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基层人大代表:给农村孩子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作者:缪志聪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给农村孩子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三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教育情怀

在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数千名人大代表中间,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的身上或许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真实书写了动人的百姓故事;她们或许没有犀利睿智的观点,却情真意切地道出了农村孩子纯真的梦想。

“我的教育梦想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希望所有幼儿老师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说。在江苏代表团,与蒋宇霞同样来自一线、情系一线的女教师代表还有两位——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副校长裴昌彩、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善萍。传递基层声音,表达人民要求,她们是江苏代表团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农民工孩子出点力,我很幸福

“我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位幼教工作者,来自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名叫蒋宇霞。”“两会”期间,每每见到记者,蒋宇霞都这样介绍自己。她说,“能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出点力、说点话,我感到很幸福。”

1999年的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南门地区,房舍破旧、交通不便。由于这一带没有一所幼儿园,当地很多孩子宝贵的童年就荒废在家里。面对这一现状,蒋宇霞很着急。为了孩子,也为了能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幼教工作,她于当年2月开办了霞光幼儿园。连自己在内,这所小幼儿园里有三位教师,招收了26名学生。凭借教师们的爱心付出、专业保教以及低廉收费,霞光幼儿园逐渐在农民工家长们中赢得了口碑。但由于地方小、条件简陋,幼儿园无法满足更多农民工家长的需求。看着他们忧虑和失望的神情,蒋宇霞焦心不已。2010年,浦口区政府看到了她们的努力与真诚,决定将当地西水湾拆迁安置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校舍无偿交给这个团队。

2011年,当浦口区教育局局长把校舍钥匙交给蒋宇霞的时候,她开心极了,在幼儿园门口挂上了两条横幅:“感谢政府扶持,霞光幼儿园在建党90周年之际乔迁福地;感谢家长厚爱,霞光幼儿园在溪水湾老百姓心中安家落户!”这是蒋宇霞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情感,也是她对当地老百姓的承诺。几年发展下来,霞光幼儿园教职工已达到49名,在园幼儿也增加到了426名。随着一届届幼儿顺利毕业,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发展的素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学前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蒋宇霞说,“只有办好了人民满意的农村学前教育,才能算真正办好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牵挂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

“对农村孩子而言,教育公平首先是要解决上学路上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副校长裴昌彩说。这位来自基层的教师,自从200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就一直牵挂着农村孩子上学远的问题。

在8年前,她还曾用生命守护了上学路上的农村孩子。

2005年,裴昌彩还是界集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的一名普通教师。4月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坐着镇村公交,送孩子们回家。一个孩子到家门口下车时,看到奶奶在路边守候,就猛地挣开裴昌彩的手跑向奶奶。此时一辆拖拉机正在驶过,万分危急时刻,裴昌彩推开了孩子,自己却被撞倒受伤,昏迷了4天。苏醒后,她第一句话就问:“孩子没事吧?”得知孩子倒在草丛里,并无大碍,裴昌彩的心才平静下来。后经医生检查,她腰部至膝盖间有10多处软组织严重挫伤,部分韧带拉伤,右臂严重骨折,年仅20多岁的她从此落下了残疾。直到现在,她还不能久坐,否则受伤的半边身体会失去知觉。

由于许多村小在布局调整中被撤销,学生集中到乡镇上学,农村孩子上学远的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孩子家离校有三四公里远,有些择校生住得更远,有八九公里,上、下午各来回一趟就是超过30公里的路程,非常不方便。”加上一些学校不具备用校车接送的条件,对孩子们上学远的问题,裴昌彩就更上心了。“孩子们天天要上学,希望乡镇学校都能解决校车问题,所有的乡村都能通上镇村公交,让农村孩子们的上学路更通畅、更方便。”

为留守儿童编织美丽的“中国梦”

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善萍是一位老资格的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朱善萍第一次提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今年她带来的建议还是和留守儿童有关。

朱善萍说,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200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有约2000万,两者相加超过4200万,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虽然各地都在尽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但还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或者亲戚照管。

“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些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很可能导致其心理和人格发展不健全。”朱善萍告诉记者,目前江苏各地已经关注到并开始着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些社会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也在做一些零星的公益项目。她非常希望能把江苏的这些先进经验整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在全国推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留守儿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朱善萍建议说,“城市里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自愿的方式组织起来,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到农村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接受和城市儿童一样的优质教育;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留守儿童的教育搞好了,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才更有可能实现,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梦想。”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