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市玄武区如何破解“择校”难题——
以优质资源增值促教育均衡发展
在4月9日南京市玄武区召开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会上,“玄武区中小学校托管工作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记者了解到,该托管工作管理中心成立后,将主要负责管理全区中小学的托管工作,以集全区优质资源的“1”来支撑“X”个区域内有发展需求的中小学校。
“这只是我们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一,目前在四大名校发展共同体、两大义务教育学校集团的基础上,我们正在推进区域内校际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形式,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据玄武区教育局局长李玉鹏介绍,今年3月,该区出台了《关于打造南京世界教育名城先行区,建设学习型城区,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6个相关文件。经过几轮调研,该区教育局公布了第一批义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进一步推动了玄武区中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以强带弱 共同发展
南京红山小学由北京东路小学管理,孝陵卫中心小学由长江路小学管理,钟山幼儿园由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管理……玄武区教育局新一轮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明确,该区7所中小学、5所集体幼儿园和3所民办园将通过托管的方式,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托管并非简单地以一个覆盖另一个,它的特点是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调配教师、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考核评价,托管校和受托校的办学特色还将保持。”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沈峰告诉记者,托管是该区首次尝试的方式,是根据学校的特点来实施托管,因此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一个教育集团托管一所学校的,也有一所学校托管一所学校的,还有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的。
在引入优秀的学校文化和管理经验,推进名校托管工作的同时,玄武区还将根据不同托管学校发展的需要,不同背景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不同经历的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区域层面调集优质资源,采用“项目签约托管”模式,组建“1+X”项目支撑团队,汇聚各大名校、名师力量,定向帮扶一所学校需要重点支持的项目,以辅助名校托管,加大托管力度,助推托管双方共同发展。这里的“1”代表了某个项目的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管理与协调。“X”则表示与托管学校需求相对应的X个优质教育资源或者相关团队成员。
目前,由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和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提出的“研究课程与课堂提升策略”项目,已经由玄武区中小学校托管工作管理中心调研认证,成功确立为该区首轮“1+X签约托管项目”——“科研引领课程规划与实施”。接下来,围绕这一项目内容聘请的专家、骨干教师团队将以教科研为引领,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德育课程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并结合签约培训、主题研讨、影子培训等实质性的措施,努力让托管双方共同向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迈进。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南师附小与珠江路小学合并!”前不久,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公布了一项决策: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小学、同仁小学三校组成南师附小教育集团,其中南师附小与珠江路小学合并。消息一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都瞬间聚焦于此。截至目前,关于这一主题的百度搜索词条已超过50万条。4月9日,记者从玄武区教育局获悉,目前,南师附小和珠江路小学合并后的新南师附小将正式设立两个分校区:南师附小四牌楼校区和南师附小珠江路校区。
针对家长关心的学区问题,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有2种设想,一种是原本的生源不动,分2个校区实施教育教学安排,也就是说四牌楼校区和珠江路校区分别设有1-6年级;另一种设想是实现大学区的概念,即将生源全部打通,两校区分学段进行培养,比如一个校区是1-3年级,而另一个校区是4-6年级。但最终究竟采取哪一种办学模式,该区表示目前还正在调研中。
南师附小是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一直走在全国教改前沿,小学教育家斯霞曾长期在此任教,目前共有1600多名在校生。而珠江路小学和同仁小学都是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校,特色鲜明,两校分别有400多名学生。之所以选择南师附小和珠江路小学合并,是因为两校距离较近,而同仁小学离得远些。无论是将学校纳入优质学校的教育集团,(上接第1版)还是以校区合并的形式进行布局调整,都是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据了解,目前玄武区共有11所初中校已全部纳入南京第九中学和第十三中学两大义务教育集团。教育发展优质均衡了,“择校热”也就自然“冷”下去了,家长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一窝蜂地在个别名校门口挤破头了。
互助共建 合作共赢
今年开始,玄武区将在机关院校片区和部队片区15所幼儿园中,建立两个“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核心园+成员园”的发展方式,组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共同体就是打破常规学校管理模式,形成全局发展观念,促使各学校的发展变‘单干’为‘联动’。”李玉鹏介绍说,“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以共同关注的具体项目为载体展开合作,以推进共同发展为目标,以互通、互融为基本途径,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从去年开始,玄武区24所小学已全部纳入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长江路小学、成贤街小学四大名校发展共同体。此外,玄武区还将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组建东部10校联盟,实施结对共建战略,助推相对薄弱学校加快发展。
除此之外,名校办分校也是玄武区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起,玄武区将在仙鹤门地区新建一所小学,并引入南师附小这一名校资源,办成南师附小分校,预计明年新学校就能正式建成了。目前,该区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十三中锁金分校等6所分校都已成为区内的热点学校。
“接下来,我们还将注重因地制宜,以未来城市规划为基础,以人口出生率、外来人口数曲线为参照,着力推动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李玉鹏告诉记者,玄武区将针对老城区校舍生均不足、幼儿园区域性过剩、城郊结合部教育配套不足等问题,“撤、并、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原则上新建学校均采取名校办分校模式,进一步放大优质资源。
“玄武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过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每所学校都特色鲜明,各具优势。”李玉鹏表示,“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无论是哪一种均衡方式,一定不是一个吃掉另一个,也不是用一个代替另一个,而是共享各方资源,突显各方特色,实现1+1>2的整合效益。”
本报记者 任素梅 吕玉婷 本报通讯员 杨亮红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