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泰州:这里的“热线”不热了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天朗气清,阳光和煦,乘着微微的暖风,“走进千家万户共绘教育梦”采访组来到泰州。

在泰州市教育局的办公楼里,“教育为民热线”室的“百姓热线”和“行风监督”两部红色的电话格外引人注目。据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冯明介绍,为推进教育真正服务民生,从2008年9月起,该市教育局整合这两部电话以及市长信箱、网上信箱、信函等所有咨询、求助、投诉、举报的载体,设立了“教育为民热线”。5年多来,“热线”共受理群众各种来件1520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12300余件,帮助群众解决落实各类求助和困难问题400余件。我们翻开最近一周的“教育为民热线”来电记录:受理市长信箱2件、热线电话5件,主要咨询特殊情况孩子入学、教职工文体活动……来件已全部办结。该市教育纪工委书记管文华对记者说:“刚设立‘教育为民热线’时,一天有上百通电话,可是现在,热线不‘热’了,这电话一周都响不了几次。”

这“热线”为什么就不热了呢?为了一探究竟,采访组一行9人深入走访了泰州的海陵区、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兴化市、泰兴市7个市(区)的近20所中小学,与近200位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在走访过程中,采访组成员们耳闻目睹的一点一滴渐渐地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在逐渐“冷”下来的“热线”背后是泰州教育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泰州百姓们对教育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好学”

下午4点,靖江市东兴镇惠丰小学校长程永才正在校门口护送孩子们放学,几位接送孩子的家长便围上来与他拉起了家常:“想不到我的孩子能上这么好的学校!”家长们的感叹并不是空穴来风。惠丰小学是一所村小,原来办学条件差,平瓦房、泥操场……2011年,靖江市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该校改扩建,帮助学校建成了教学楼、食堂、操场和塑胶跑道,还添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同时该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与城区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如今,该校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学校声誉越来越好。

为了使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泰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是煞费苦心。近几年,该市各地普遍建立了骨干教师交流机制,区域内教师交流力度不断加大,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通过构建一体化机制、奠定信息化基础、加强特色化建设、开展常态化帮扶等路径,努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和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全市热点高中指标生招生计划占统招生招生计划的70%,指标生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外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该市在全国首开先河,专门出台政策,允许其“在外中考,回泰录取”,此举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不少家长都说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可是我觉得这儿就很好啊,孩子在这儿念书我放心!”在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

一年级学生王宇姣的妈妈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桥头小学是所农村学校,可校园很美丽,老师很尽责,孩子很快乐,“这不正是好教育的体现吗?”

在其他地方,记者也从不少家长的口中听到了类似的话。“去年我做了个决定,让孩子转校到离家比较近的向阳小学,现在看来是转对了!”张女士的女儿前两年在其他地区的一所名校念书,去年新学年刚转学到医药高新区的向阳小学上三年级。一个学期下来,张女士对向阳小学赞不绝口,“这里的学校真的不比名校差,不仅硬件设施先进,而且每一位老师都是用 ‘爱’在做教育。短短几个月,我看到了孩子真的在快乐地成长。”

由于医药高新区所辖的学校都位于城郊乡镇,过去这里的义务教育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成为了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洼地”。然而,近几年来,该区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壮大师资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并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跨区域义务教育共同体,即将泰州市城区的名校与高新区办学质量相对较弱的学校进行“捆绑”,双方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名校被搬到了家门口,住在高新区的家长们再也不用愁孩子‘上好学’的问题了。”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副局长翟步根说。

使每个孩子都拥有“同样的天空”

“我从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我真的很想爸爸妈妈,有时候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出来了……现在好了,我又有了一个妈妈,有什么想法、愿望都可以实现了!”这是泰兴市姚王中心小学一名留守儿童小周日记本中的一段话。文字虽然简单朴实,却毫不掩饰地道出了孩子对“代理爸妈”的爱意。

小周笔下的 “代理爸妈”并不止姚王中心小学这一所学校有,近年来,泰州市十分重视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机制,在全市各地建立了5.8万名留守儿童亲情档案,组建了“代理家长”队伍,成立了“代理妈妈工作室”。这些“代理爸妈”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学科教师,他们的职责是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还将其带回家中,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吃同住,关爱孩子的身心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要让留守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片同样的天空,生活同样快乐,生命同样精彩。”姜堰区沈高中心小学校长管柏林的话说出了泰州市全体教育人的心声。

除了组建 “代理爸妈”队伍,泰州市还建立“留守儿童节假日成长驿站”,开通亲情电话,组织留守儿童参观考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阳光活动,邀请留守儿童祖父母参加家庭教育专题指导讲座,全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其中,泰东实验学校“教师妈妈”打造的“关爱活动”被教育部、中组部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载体。2013年,该市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并荣获省关工委创新工作奖。

与留守儿童一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学生、特殊儿童也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为了保障这些孩子能够享受与其他孩子同样的教育,泰州市多管齐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困助学活动,建立起了完善的帮扶助学机制,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保障机制。目前,该市扶贫助学实现了从小学到大学、从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的庄严承诺。此外,该市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全都实行了从学前到初中十二年免费教育,泰州特殊教育学校还开设了学前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实施了完全免费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靖江市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出台了各学段贫困学生的资助办法,全面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贫困家庭补助、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和高校新生一次性补助等政策,设立了“宏志班”奖学金。近3年,该市累计资助金额达近500万元,帮扶贫困学生4934人次,实现了贫困生百分之百不失学。泰兴市各学校实施了许多“自选动作”,借助社会和个人的力量,为贫困生编织起了一张张“爱心网”。仅2012年,该市社会各界为贫困生提供的各项资助就高达120.6万元,泰兴中学、黄桥小学、黄桥初中等学校还为在校重症学生募集款项近20万元。这一个个数字、一项项举措、一份份关爱,无一不让泰州市的孩子们、百姓们感受到泰州教育的热度。

为每个孩子筑牢“安全防火墙”

去兴化市景范学校采访时,还未踏入校园,记者就被这所学校的门卫室吸引住了。这间门卫室的外墙以蓝色为主色,白色为辅色,墙壁上挂着一个灯箱以及两块印有“校园警务室”和“兴化市公安局南沧派出所景范学校警务室”字样的标牌。乍看之下,这门卫室就像一个设在校园里的派出所。该校校长李宁告诉记者:“2013年7月24日,我校警务室被上级部门命名为了首批合格警务室。合格警务室与一般学校门卫室的不同可不是在于外观的差别,而在于维护校园安全所起到的作用。”

周元高是兴化市公安局选派到实验小学的一位保安,安防设备配齐后,辖区派出所立即对警务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他告诉记者,为确保校园内师生安全,警务室安保人员严格执行上放学接送卡制度;来访人员“三不准入”制度,即酒醉不准入、异常(情绪异常、装束异常)不准入、面露凶相不准入;车辆进出“三禁”制度,外来车辆禁入、入校车辆禁鸣、教工电动车校内禁驶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周元高说。

合格校园警务室的创建只是泰州市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为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泰州市不断调高目标、调优思路、调强力量,精心打造学校安全工作保障服务品牌,使校园安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如今,该市校安工程3年规划超额完成,全市校舍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泰州市教育局被表彰为“江苏省校安工程先进集体”。同时,该市还将学校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对各市(区)教育部门和市直各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到201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达到泰州市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时间比省定时间足足提前了一年。

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出现于校内,每天上放学途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尤其是农村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总是让家长们的心悬在半空。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泰州市出台了《泰州市规范和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意见》,实行了校车安全管理“五统一”和“五定”制度,聘任了465名交通安全辅导员,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为广大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兴化市为例,自2010年秋学期起,该市对学生交通安全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牵头负责,采取公交运营兼顾接送学生专营模式,还给每一辆车安排一名随车照管教师,并对接送学生车辆的载客人数、行驶速度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学生乘车安全。目前全市接送学生车辆行驶线路共834条,涉及35个乡镇500多个行政村、900多个站点。不仅如此,该市乡镇财政按日接送每人每学期150元、周接送每人每学期50元标准实行补贴,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加大了补贴力度。

“自从有了校车接送,学生上放学安全舒适,我们家长是一百个放心!”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六(4)班学生邵嘉仪的家长这样表示。在该校开展的“满意校车在行动”家长满意度调查行动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喜人的数字——满意率100%。孩子的安全有了保障,是教育系统向家长们兑现的最好的承诺,而100%的满意度则是人民群众给予教育系统的最有重量的嘉奖。

不仅在兴化市,在泰州市的其他地区,记者也都看到了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笑容,听到了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笑声——百姓的满意度高了,投诉少了,难怪这里的“教育为民热线”不“热”了。

“走进千家万户共绘教育梦”泰州采访组

【采访手记】

教育,如何让人民满意?

本报记者 达理

一到泰州,便听说5年前本报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的“教育为民热线”现在不热了。这个在全省教育系统最早开设并作为宣传典型的“热线”为何变冷?

走进热线室和泰州的每一个区(市),走访师生和学生家长,我们渐悟其道:“热线”不热,恰恰缘于群众对教育投诉减少、满意度上升。而这上升的满意度,不仅标志着泰州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生态建设和教育服务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高度,也显示了政府和社会有力的担当与保障,更展现了泰州教育人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追求和探索。

民之所需成为教育服务所为。无论是“热线”5年多来15200多份诉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100%按时办复率,还是覆盖全市的上下联动、多载体运作、多阵地合作、开放型、网络化的教育服务体系,都生动彰显着泰州教育人为民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系统服务的智慧。

民之所望成为教育改革所向。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泰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全面转型升级,以“163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服务理念、发展路径、育人方式的三大转型,让教育“贴地行走”,让教育改革成果在百姓身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如何让人民满意,事关当下民生热点,也是许多政府部门和教育人长期求解的难题。泰州的探索令人瞩目,给人启迪。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