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未成年礼仪 吴明坤作
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新星”电视台制作的生命教育主题片《吃的礼仪,爱的味道》, 4月起开始在全校播放。主题片堪称“舌尖上的礼仪”,小主持、小记者走进校园,拍师生用餐,听老师、同学对餐饮礼仪的意见和想法,编餐饮礼仪顺口溜,引导同学们品味餐饮礼仪蕴含的“爱”文化。
在扬州,“好儿童,习礼仪,穿和戴,要得体……”维扬实验小学首创的“八礼四仪”三字经正在全市推广。
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在江苏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开,并从中选择893余所学校作为重点,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
这套礼仪规范称为“八礼四仪”。“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每一礼的要求都区分了四个年龄阶段:3-6岁(幼儿园阶段),7-12岁(小学阶段),13-15岁(初中阶段),16-18岁(高中阶段)。“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往往发酵成激烈的社会舆论。江苏成立专项课题组,深入调查、摸底、听取各方意见,发现当下文明礼仪教育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全社会“重智轻德”。 “文明素质空谈没有意义,必须从孩子教育起,需要有一套通俗具体,让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规范。”省文明办负责人说。
江苏的“八礼四仪”,融入了“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最大特点就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比如仪表之礼,初中生和高中生“不纹身、不化浓妆,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餐饮之礼,小学生应该懂得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高中生应该做到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为别人夹菜用公筷、提前离席向长辈客人打招呼。言谈之礼,小学生要做到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初中生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要让别人听得清楚;高中生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待人之礼,幼儿园小朋友要学会分享玩具;小学生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福”;高中生应当做到上网聊天用语文明,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帖子。行走之礼,幼儿园小朋友要明白“红灯停、绿灯行”;小学生要知道“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高中生要“采取合理方式帮助跌倒路人”、“主动搀扶老人、盲人过马路”。游览之礼,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懂得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初中就要学习排队等候留意1米线;高中生应该知晓旅途中给当地人或国外友人拍照先征求对方同意……
怎样让这些细致具体的行为规范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认知,再转化为恒久的文明素养?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每个同学人手一本特别护照——“文明护照”,上面列着文明指标详细条款,文明评定分为自评和他评两部分,学生累积到一定的好评就可以换取班级、学校不同等级的文明签章。镇江把“八礼四仪”教育融入小橘灯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行小橘灯志愿服务周周亮,每一个小橘灯志愿者都有机会在“小橘灯文明礼仪示范台”上做文明礼仪的模范践行者。
动画片、童谣、绘本、故事、公益广告、微电影、情景剧……文明礼仪正搭载不同的方式滋润进孩子们的心田。
眼下,未成年人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已经在各地启动。各市比赛决出的42支优胜队伍将在8月汇聚南京,进行决赛。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