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徐州:激活高校智力资源助力地方转型

作者:徐保卫 魏宁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徐保卫 通讯员 魏宁)14所高等院校、31所独立科研院所、335家各类科研开发机构,集中了1.8万名中高级人才和近20万名在校大学生。徐州的人才资源在全国地市级城市排名前列。

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期待着华丽转身,而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如何用好用活这些“智力资源”?近年来,该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如今,一项项来自高校的科技成果,正在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政府参与,拓宽校企合作通道

2012年初,一项关乎徐州几千家企业和几百家高校院所的新政策——《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的意见》正式出炉。《意见》从人才、科技、资金、条件限定等方面,明确为校企合作提供优惠扶持政策。从此,徐州校企合作迈出了新步伐。

“以往,高校的科研成果多数关在实验室内,而企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却愈发强烈。”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在科学的市场化用人之路上做足了文章,好政策频频出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校企合作,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用好人才,目的在于推进高校和企业间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的“红利”更多地体现在资金扶持上。根据徐州实际,市县财政、人才和科技各专项资金向校企合作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增加科教和人才经费投入,有条件的企业按不低于销售收入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高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对参与校企合作人才、校企共建研发机构给予资助扶持。

为了使校企合作从“一头热”到“两头甜”,我市还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制定引才政策,校企联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优先入选市县“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省“双创计划”和国家“千人计划”。对徐州各高校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博士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我市自主创业,项目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含量较高的,按注册资金10%比例给予启动资金支持,最高支持20万元。

校企合作,从双赢到多赢

2011年,徐工集团首次与徐州四所高校组建“徐工班”,联合培养人才,1071名机电、数控、焊接等专业的优秀学生自愿加入“徐工班”,提前融入企业。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缩短了高校与企业的距离,企业用人更具针对性。

中国矿业大学高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包括徐工集团、神华集团、中煤能源等在内的120多家知名企业。仅2010年,学校就与董事单位企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000多项,合同金额超过6亿元,其中100多项合同在100万元以上。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矿大科技园等高新产业集聚的区域,中国矿业大学师生自主创办的企业有200多家。这些散布在徐州市的企业,凭借着先进煤矿设备、技术等,为全国2900多个煤矿提供了服务。

“校企合作是智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企业出资、高校出智,通过项目的合作和信息的合作,共担风险,共谋发展。”在徐高校负责人表示。

在徐州,高校与企业的牵手,已经越来越紧。2013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达81亿元。全市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认定市级20家。当年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85个。截至2013年末,全市完成市级科技项目验收358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全市新增省级研发机构43家,总数达21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在孵企业1000余家。

高校与企业的联手,不仅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推动了徐州经济转型步伐加快。2013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98.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2%;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801.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1%。

政产学研,合作步入良性轨道

政府牵头,高校院所与企业“牵手”,政产学研合作在徐州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全市通过组建校企联盟,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政产学研合作。”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全市新建校企联盟293个,全市累计校企联盟983个,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计划项目都有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合作的局面,通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校企合作,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用好人才,目的在于推进高校和企业间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初,市“校企合作共赢计划”首期创业资助高层次人才确定,共资助创业高层次人才7人,每位高层次人才给予5至20万元资助,共资助80万元。

2013年,徐州市共有11个项目获批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其中,徐州高新区获批省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基地,高新区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矿山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全市产学研活动更加活跃,共开展各类对接活动30余次,共有来自徐州以及全国的80余家高校院所与我市150余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

(徐州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