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青奥会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绽放最美青春

作者:沈大雷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在奉献中绽放最美青春

——记南京青奥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

■本网记者 沈大雷

“老外”接待“老外”、飞行员变身吉祥物砳砳、老师也是志愿者……7月17日,距离南京青奥会开幕还有30天的时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1536名志愿者已经整装待发。“青奥会是我校历史上承担人数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社会影响最大的志愿服务工作。”南航大团委教师王亚鹏表示,“志愿者们已经做好准备,他们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青春绽放笑容!”

8月16日,南京青奥会将拉开序幕。据了解,在已注册的近两万名志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到95%以上。这些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志愿者们,将用汗水书写服务青奥的难忘经历,用青春激活梦想,谱写2014年“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青春之歌。

南航的飞行学员将在青奥会期间扮演砳砳,这些帅气的小伙子将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夏日的夜晚,在大家都躲在屋子里避暑的时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草场门校区的操场上,一个瘦瘦的小伙子与他的“火星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挥汗如雨的夜晚。

这个小伙子就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3级教育技术班学生凌超众,他是该校青奥会宣传志愿者团队的一员,赛时需要在青奥场馆中来回巡视。

“火星车”其实就是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尽管这位“小伙伴”节能环保、易携带,不过它的脾气却不那么好控制。刚学习骑行时,凌超众必须依靠两边的安全轮骑行,撞墙、摔倒了无数次。面对困难,他只要一有空就会去操场练习。从刚开始的左右摇晃、只能慢速前进,到如今熟练地快速骑行,他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能为青奥会奉献一把力,这些都值!”凌超众说。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起,志愿者们就开始了各项培训,截至6月,南京30余所志愿者来源高校已陆续组织了238场培训。青奥会知识、志愿服务文明礼仪、赛会服务工作纪律和规范等理论知识都需要牢记于心,随之而来的一场场场馆测试赛也让志愿者们增加了“实战经验”。

来自九寨沟的藏族姑娘、南京理工大学学生格让佐是青奥会礼仪志愿者。“经历过汶川地震,我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此次入选青奥礼仪志愿者,每周踩着高跟鞋培训的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生病也从未请过假。“别人能坚持,我也能,我希望代表藏族姑娘站在青奥会的舞台上,把藏族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

南工的沙滩排球队是一个阳光活力的团队,相信他们将在青奥会的志愿服务之路上留下最有魅力的青春身影。

青春的舞台就要敢想敢秀

青奥会志愿者也是一个敢想敢秀的群体。而丰富多彩的志愿者宣传活动,也为这群“小伙伴们”的奇思妙想提供了扎实的土壤。

在2014年“青奥会志愿者达人秀”万人传微视大赛征集到的数百件作品中,南理工志愿者的舞龙作品可谓独树一帜。通常,一段完整的舞龙表演都要4分半钟左右,而这次微视大赛只有短暂的8秒。为了在8秒的时间内充分展现舞龙的魅力,龙队负责人沈十全在作品中尽可能多地糅合了舞龙的基本动作,如八字舞龙、斜圆、首尾穿渡等。

“最后的造型是舞龙中很常用的,有很多寓意。结合‘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文化融合’的青奥会办会理念,它的寓意就像一个敞开的门,意思就是欢迎国际友人来南京共襄盛会。”沈十全说,希望通过青奥会微视大赛,让世界上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为了鼓励学生的志愿热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奥会志愿者吉祥物“牛牛”应运而生。“牛牛”踏实勤勉、务实肯干、憨态可爱的特点,与南航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不谋而合,也让这个小家伙迅速成为了校园里的人气王。

青奥会期间,吉祥物砳砳的扮演类志愿者大部分也将由南航的70位飞行学员担任。这个暑假,这些帅气的小伙子将是最美的舞蹈者。“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会很累很枯燥,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换来别人的微笑,我就觉得很满足。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青奥了!”一名志愿者坚定地说道。

志愿者的笑容是赛场上最美的风景。

在公益活动中传递正能量

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一代,大学生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赛事的范围之中。半年来,南京各高校志愿者自发组织参加多项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地传递正能量,让更多年轻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去感受公益事业的魅力。

南京农业大学青奥志愿者发起了“美化校园迎青奥,做好主人迎宾朋”美化校园环境系列活动。经过一下午的“奋战”,杂乱的小广告和宣传单、公共设施上的涂鸦、草丛中的塑料袋等都不见了踪影,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也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

南京晓庄学院的青奥志愿者造访江宁陆郎社区,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带来一场文艺“大餐”。志愿者借着《爸爸去哪儿》的歌声,让孩子们和父亲悄然拉近距离;凭着青奥知识有奖问答,让小朋友们对青奥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帮助这些孩子们打开心扉,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一群“90后”的青奥志愿者当中,26岁的陈磊笑称自己算是“大叔”了。谈起当志愿者的原因,来自南京大学英语专业研一学生的他理由和多数大学生不太一样,他说:“我曾在非洲工作过15个月,对非洲人民很有感情,我想借这个机会为他们做些服务。”

根据安排,陈磊在青奥会期间将是一名NOC助理,他已经主动跟老师申请,希望为非洲团提供服务,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举办青奥会对南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当青奥会志愿者对我来说也很难得。很多年之后,别人肯定不记得我了,但一定还记得2014年南京青奥会,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当年服务过青奥会。”陈磊说。

青奥会是一场世界盛会,更是青少年的节日。未来的日子里,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用干劲、创新和担当作注脚,为这个节日埋下青春的伏笔,用行动唱响“志愿之城、温馨青奥”的奉献之歌。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