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7日,教育部公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名单,我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如皋市入选。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如皋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起步早、发展快、特色鲜明,他们有何经验做法?请看报道——
■本报通讯员 田小飞 纪正兵
“在我们搬经镇,计划积攒一大笔钱去城区买学区房让孩子就读名校的家长越来越少了,送孩子就读‘家门口的学校’已经成为家长们的共识。”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校长鞠芝健这样介绍。择校,如今在如皋城乡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该市近年来大力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并由此带来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人走关系动,打破优质教师集聚格局
庄小丽原是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名教师。2011年暑假,由于如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均衡配置,她经过抽签来到了成立不久的如城实验小学。“从百年名校来到新建学校,心里确实有些落差,但后来慢慢适应了这个转变,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新‘家’,总感觉自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春天。”庄小丽说。在如皋城区,像庄小丽这样的教师还有不少。
2011年,为有效破解城区学校的择校难题,如皋市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对如城城区义务教育教师进行“人走关系动”式的均衡调配。当年,如城城区所有初中和小学原一、二、六年级符合条件的643名专任教师参加交流,468名教师走进新的工作单位。同时,该市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干部也进行统一调配,调配校级干部12名、中层干部32名。2012年,如城城区未参加首批均衡配置的260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均衡配置,190名教师走进新的工作单位。就这样,通过两年的努力,如城城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通过抽签方式落实了新的工作单位。
教师的均衡配置会不会出现“削峰填谷”现象,使原来的优质学校慢慢走下坡路?这是在教师均衡配置之初大家的顾虑。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市教师逐渐发现,这种担忧没有必要。以如皋市实验初中为例,几年前该校在当地可谓热门学校,因为它集聚了最好的教师资源。城区义务教育教师重新“洗牌”后,该校三分之二的教师经过抽签走向了新的工作单位,取而代之的是同样数量的新面孔。和人们开始时担忧的不同,均衡之后的实验初中风采依然,而其他两所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如今,如城城区的三所初中学校已经由“一家独大”变成“三足鼎立”。
校际手拉手,推动城乡教育携手共进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地处中心城区,而港城实验学校地处如皋市最南端的长江镇,两地相距30多公里。在如皋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两所学校成为城乡结对学校,外国语学校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港城实验学校驻点支教,市教育局对两校实行捆绑考核。“现在,我们两家已经坐到了一条船上,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要选择支教教师,我们理所当然选择精兵强将去。”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校长丁大勇告诉记者。外国语学校选派到港城实验学校的支教教师,有不少是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市外国语学校的支教教师为我们学校带来了新鲜血液,我们跟城区学校的互动每天都在进行,城乡教育不再那么遥远。”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校长卢新龙说。
除了从城区学校组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外,如皋市还从农村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学习,以此进一步推动农村教师的成长。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张飞被学校推荐到当地名气最大的如师附小顶岗学习。两年学习期满,张飞感慨不已:“在如师附小的两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优秀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近年来,如皋市进一步扩大城乡教师交流的范围,并调整了交流方式、考核办法等,努力实现教师交流作用的最大化。2013年,该市着重推进城乡学校定点结对帮扶支教工作,组建“联盟学区”,组织城区6所学校与农村12所学校开展对口定点支教帮扶工作,并实行捆绑式考核。2014年,又有6所学校加入“联盟学区”。同时,该市还组织部分优秀学校与个别薄弱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实行点对点、师带徒、学科对学科的交流指导工作,迅速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建立新机制,促进教师交流更有实效
“教师交流必须在实效上做文章,产生实效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教师交流机制。”如皋市教育局局长张俊告诉记者。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如皋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师交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交流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2014年,该市着眼于建立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将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形式调整为支教、顶岗学习、互派交流、分流任教、重新应聘等5种,交流期限由2年调整为3年。交流对象包括: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8年)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同时,如皋市还规定:距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凡申报职称晋级、竞聘高级岗位、申评各级各类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南通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奖励、干部提拔任用等,城区教师必须要有2年及以上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农村教师必须要有在2所学校且均不少于2年的任教经历,或3所及以上学校任教的经历。
2014年,如皋市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学年工作考核办法》。每年9月,接受学校须将课务安排情况报教育局备案。学期中途,市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督查。在如皋市,每年都要对交流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和质量监测工作。市教育局按全市人均数,将交流教师的绩效奖励拨付至接受学校,由接受学校考核发放。交流教师考核合格的,交流期满后回派出学校工作;考核不合格者,人事关系调出派出学校,在教育局统一组织下至其他单位重新应聘。
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作用下,如皋市的教师交流轮岗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应。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延续校风、教风的基础上,管理更加规范,质量全面提高,特色更加鲜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市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日趋缩小。在如皋,“零择校”的理想已经照进现实,“家门口上好学”成为了老百姓的幸福选择。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