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丹阳六中女足:齐舞一条龙 腾飞十一载(图)

作者:周竹生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河阳学校小女足坚持刻苦训练,不断取得辉煌战绩,成为丹阳市阳光体育运动的一大特色品牌。

屡获全国冠军的丹阳市六中女子足球队即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学生运 动会,丹阳市各界举行丹阳六中女足出征仪式,为她们壮行。 周竹生 摄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2014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笫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上,代表江苏中学生出征比赛的丹阳六中女子足球队获得亚军。这是继2014年6月份获得全国U18青年女足比赛冠军后,丹阳六中女足的又一好成绩。

翻开丹阳六中女足的荣誉册,殊荣像珍珠项链一样连成一串:丹阳六中女子足球组队至今, 在中韩女子足球邀请赛、华东地区协作赛、江苏省“省长杯”赛以及上海市“闵行杯”足球赛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丹阳六中女子足球队共获得三次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总决赛冠军,一次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总决赛亚军,二次江苏省中学生运动会冠军等各项荣誉。丹阳六中女足为国家队、国少队、国青队和江苏省队先后输送了6名优秀队员,并被高校录取。7名队员成为省队各年龄段的优秀运动员。

丹阳六中女足十一年腾飞,威名远扬,秘诀何在?“中小衔接,体教结合,齐抓共管,龙飞凤舞”, 丹阳市第六中学校长朱万喜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铸就一条女足成长链

丹阳女子足球的鲜花开在六中,硕果结在六中,然而丹阳女足的苗育在河阳,根生自河阳。河阳,丹阳女子发展壮大的基地,女足的幼苗在这里选拨培育,从这里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十多年前,作为学校特色项目,河阳中心小学开始了女足的训练。2000年,学校克服了选苗范围窄、资金缺口大、家长思想不通、队员出口不畅、教练专业不强等重重困难,组建起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学校重视女足工作,专门成立了女足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下设训练组、协调组、后勤组,并划拨专项资金,确保队伍筹建和训练正常开展。2005年,丹阳市小学女子足球学校成立挂牌,借此契机,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专门聘请了江苏省河阳线缆有限公司老总谭秋福为学校女子足球学校校长,依靠地方企业的支持,以河阳线缆冠名,逐步形成了校长室主管,体育组主导,后勤组保障,班主任、科任教师协助的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推进女足的发展,学校完善了各项设施,建有足球场一块,篮球场四片,开辟用于训练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各种训练辅助器械一应俱全。作为后勤保障,学校坚持采取学校支出,上级拨款,社会赞助三种渠道争取资金,并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女足平时训练、外出比赛及器材添置等方面。学校还专门开辟了两间女足餐厅,三间女足宿舍,用于女足训练生活。

优秀的球队需要优秀的教练和队员。为了解决老教练退休,新教练缺乏的困难,学校会同体育局专门聘请了原省队队员,江苏技术师范学校毕业生倪云珠为主教练,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的宦伟勇老师为助理教练,老教练蒋春阳为顾问。为了解决选苗难的问题,学校从现有学生中精心挑选了一批批优秀的女足苗子,积极争取并认真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一二年级开始就抓好队员的基本功训练,现已形成了三个梯队,并与云阳中学、六中女足相协调,保证女足队员的校际衔接。近年来,学校还扩大了选苗的范围,在全市小学中选苗,练湖、云阳、陵口等中心校均有队员选中。训练过程中,学校坚持“低起点、小切口、宽口径、匀速度、高效益”的培养原则。为了消除部分家长对队员学习的担忧,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队员训练学习两不误。将队员的训练时间调整为早晨与下午两节课后两个时段,尽量不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此外,双休日及寒暑假专门安排训练时间。加强对队员的课外辅导。学校要求队员所在班级的科任教师对女足队员“重点照顾”,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向,落下的功课及时补习,平时多开小灶。学校还对所有的女足队员免费提供食宿,除了提供一顿丰盛的早餐外,免除了在校吃饭队员的伙食费,住宿费。对训练刻苦,比赛奋勇拼搏的队员,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学校除了精神奖励,发通告、喜报外,还进行相当数目的物质奖励。此外,学校每学期还通过发放《告队员家长书》,召开队员家长会的形式,将做法和成绩及时向家长汇报,争取家长的支持。现在,学校每年拿出近30个招生计划,用于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选拔,教练深入到全市各乡镇中小学,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形、专项、素质进行综合考评,学校对录取的特长生给予政策倾斜。

2004年上半年,在镇江市体育局、丹阳市教育局、丹阳市体育局等部门的协调下,丹阳六中借助于河阳中心校女子足球兴趣小组的特色,抓住机遇,组建了女子足球队。2005年,学校首先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苏大学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创设了“小学打基础、中学抓发展、大学找出路”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链。2007年,学校又把 “江苏省女子足球重点学校”作为新的平台,以“体教结合”作为立足点,从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战略高度,与江苏省足管中心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解决女足队员因家庭困难影响读书的后顾之忧,学校为女足特长生制定了免交住宿费、学杂费、择校费,为女足贫困生提供伙食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学校每年就投入近四十万元。学校还与热心足球事业的社会贤达人士联系,寻求经济上的帮助,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近年来,先后有丹阳河阳线缆等多名企业老总常年为队员无偿赞助。

积极寻求“小学打基础,中学抓发展,大学谋出路”的女子足球的成长链。目前丹阳六中女足队队伍采用梯队建设的模式,近50名队员分为9、10岁、12、13岁、14、15岁不同年龄段的三支队伍,他们从小学被选拔后开始训练,小学毕业后升入云阳中学或第九中学,再经过三年的训练和学习免试进入第六中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及江苏省运动会等高规格的赛事。为支持丹阳六中女足的发展,丹阳市教育局在高中招生中安排女足班计划,学校每年拿出近30个招生计划,用于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选拔,教练深入到全市各乡镇中小学,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形、专项、素质进行综合考评,学校对录取的特长生给予政策倾斜。

创新一种女足培养模式

女子足球队成立之后,丹阳六中积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努力创设“学校、体育局、社会和家长齐抓共管的格局。在“做优、做强、做大”女足的目标定位下,学校专门聘请当时的丹阳市体育局竞训处俞建华科长做教练,聘请省足管中心和丹阳市体育局的领导做顾问,聘请省队的教练员送课下乡。2008年学校又正式引进四名足球教练,其中一名是专门从事裁判工作的,另外三名分别是专职守门员教练和女足竞技训练教练,同时还专门配备了生活教师对女足队员的食宿进行全面管理。

以往一些基层教练仅仅满足培养以脚踢球的队员,而丹阳六中要培养以脑踢球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女足队员。为了能培养出有智慧、有灵气、有悟性的队员,除了每周组织教练员进行集体备课、制定阶段性训练计划之外,学校还积极寻求机会让教练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增强执教和带队水平,让运动员参加“省长杯”、“闵行杯”、“全国U—16、U—18”和“中韩、中朝友谊赛”等各项赛事,提高女足队员的实战技术和教练员临场指挥的经验。在培养高素质球队上,学校采取借智借脑的方法,定期聘请省内外的知名教练员给教练、队员上课。2008年年11月,学校聘请了国家女足主教练商瑞华亲自给女足小队员上了非常生动、有效的一堂训练课,所有队员受益非浅。

丹阳六中女子足球组队至今, 在中韩女子足球邀请赛、华东地区协作赛、江苏省“省长杯”赛以及上海市“闵行杯”足球赛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总决赛、2006年江苏省第十六届全运会、2007年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总决赛等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学校女子足球先后受到丹阳市和镇江市人民政府的表彰记功。2007年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女子足球重点学校”。

荣誉是暂时的,出路是永远的。只有打通运动员的成才通道,女足足球才能得到孩子们的亲睐,家长的支持。丹阳六中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苏大学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又把“江苏省女子足球重点校”作为新的平台,从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战略高度,与江苏省足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运动员参加过省运动会以后,一部分队员被输送到江苏省队,可以直接升入无锡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就读。余下的一部分没有被江苏队选上的队员,还能送往山西省队、八一队、浙江队等,去年学校还将几名队员送至吉林队。一些文化成绩不理想的,还可以进体校,有些还能去企业、俱乐部等,总会为孩子们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出路。到目前为止,学校为国家队、国少队、国青队和江苏省队先后输送了6名优秀队员,并被高校录取。7名队员成为省队各年龄段的优秀运动员。

挖掘一种女足教育资源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季,每天清晨五点半,女足队员总是第一个迎晨曦、伴雨露,奔跑在绿茵场上。每天上午一小时,下午两小时训练,寒来暑往,雷打不动。枯燥的动作,高耗的体能,全身心的付出,铸就了一种精神,锻炼了一种坚韧,这何尝不是一种青少年励志成才教育的宝贵资源。

丹阳六中在取得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总决赛冠军后,丹阳市人民政府下发了表彰文件,要求全市人民学习丹阳六中女子足球“敢于拼搏、勇争一流”的精神,在取得江苏省第十六届全运会冠军后,镇江市市委、市政府为丹阳六中女足记集体三等功。这是对六中女足的最大奖赏,也是对六中全体师生的最大激励。

为了让女足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团结进取、创新发展的动力,学校在田径场醒目的位置竖起了大力神杯雕塑,上面镌刻着“我们是冠军”的豪言壮语。六中女足的精神开始成为全体六中师生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六中精神。在丹阳六中,每天下午几千名学生喊着嘹亮的口号课间跑;每天中午,所有班级唱着高亢的班歌进入学习状态;每一次创建,全体师生凝聚着我们能做到最好的信心……这种精神逐渐渗透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进程,渗透到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丹阳六中女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教结合”是丰富课程资源和发展竞技体育项目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一种先进教育思想的体现。借助于创办女子足球队,丹阳六中开发了校本课程《足球》,同时拓展到以武术、健美操、篮球等体育项目为依托的跨班选科教学,这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又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发展。在丹阳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丹阳六中实现了高中组团体总分“五连冠”,在镇江市中学生体能测试抽查中,丹阳六中取得了各项指标第一名,在江苏省首届江阴高中杯中学生武术比赛初中组比赛中,丹阳六中荣获了团体一等奖。而学校被评为为“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则是对丹阳六中教体结合工作的最高认可。

从2015年起,丹阳市设立校园足球专项资金,每年筹集100万元,新增20所足球试点校,加快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推进机制,建立完善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形成“班班有球队,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2015年创成省级校园足球示范区,2018年前创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区。丹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教体融合的实施意见给校园足球开设了小灶,丹阳校园女足这条腾龙翔凤将飞遍丹阳的每一个校园,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