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韩娇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个顶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幸福教育的示范、精致学校的代表、幸福师生的样板”。2014年起,全区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新的切入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作,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在线升级”。
如今,无论城乡,邗江区的学校都成了当地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传授知识……这里的学校、这里的教育,因为“全面改薄”的实施发生了更为可喜的变化。
校园环境“个顶个”精美
2015年春学期开学,位于扬州主城西郊的蒋王小学师生告别了设施破旧的老学校,兴高采烈地搬入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新校园,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时隔半载,2015年秋学期,位于扬城“后院”的甘泉小学师生也是好事不断,喜事连连:教学楼完成抗震加固,装修一新;崭新的塑胶跑道,山石掩映的小花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和配套功能室,齐备的现代化设施……通过校安工程的实施,甘泉小学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师生生活更加幸福。
近年来,结合校安工程建设,邗江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作,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仅2014年,全区就完成3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任务。
围绕“城区热点学校限规模、近郊学校抓调整、农村学校促提升”三大重点,全区启动了新一轮布局调整,斥巨资先后高标准易地新建了维扬中学、方巷小学、杨庙小学、蒋王小学等4所义务段学校,四季金辉小学、站南路小学等2所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此外,全区加快推进定点学校校舍抗震加固,先后对10多所学校进行全面改造。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27亿元,新(重)建校舍15.78万平方米,加固校舍5.92万平方米,校园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邗江区以江苏省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抓手,积极实施“五化”工程。教学用房标准化。全区对定点学校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四季园小学、汊河小学、方巷中学、邗江实验学校、运西小学、甘泉小学等10多所学校先后得以全面改造,校舍等“硬件”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文化等“软件”条件也明显升级,为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营造了氛围。技术装备现代化。全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添置和维护,教育装备条件和信息化水平达省一类标准,所有学校都建成“数字化校园”,所有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持续推荐“一馆一室”(个性化图书馆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4年以来,全区完成图书馆个性化改造20多个,醉人的书香弥漫邗江校园。运动场地塑胶化。仅2014年,新增塑胶跑道4块。截止目前,全区17所定点学校实施了运动场塑胶化,完成率达95%以上,为师生安全锻炼,健康成长提供了新的保障。师生食堂星级化,近年来,全区新建或改造学校食堂7个,基本实现学校食堂全覆盖。以创建扬州市“文明食堂”为抓手,加快食堂星级化提升,在改善就餐环境的同时,加强食堂安全和规范管理,为师生安全餐饮保驾护航。学生车棚保障化,把关心师生落到细处,精心提供周到服务。2015年,邗江实验学校结合校安工程,新建了景观车棚,解决了初中生停车难题。各初中学校都完成了车棚建设,方便了师生,规范了管理。
在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邗江区加大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对相对薄弱的6所学校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生源承载能力,“改薄”工作成效明显。现在,无论在城区,还是在乡村,一座座“绿色校园、优美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已成为邗江学子读书成长的好地方。
学校管理“个顶个”精致
2015年秋学期开学,蒋王小学一年级招生异常火爆,学校扩充了一个班级,才解决了生源“超载”问题,这让曾经多年为生源发愁的老师们喜笑颜开。生源“回流”的背后,则是邗江教育人顺应民生需求,加强政策疏导,积极发挥“两只手”作用的结果:利用“有形的手”,即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校园建设,开展结对共建,提升农村和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无形的手”,即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为“择校热”降温,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为解决“择校热”难题,邗江区重拳出击,出台了一揽子解决方案。2014年秋学期起,全区严控“择校”行为,热点学校空余学额一律摇号招生。2015年,全区全面推进“零择校”,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生源开始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回流。
与此同时,为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强烈需求,邗江区建立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实施“品牌复制”。先后输出邗江中学(集团)、邗江实验学校、梅岭小学西区校、维扬实小等品牌资源,在薄弱学校建立分校,放大优质资源。通过校区与本部“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行”模式,加强“五同”管理,结对学校实现稳步发展,并以优美的环境、精致的管理、过硬的质量赢得家长认可、同行肯定和社会赞誉。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全区出台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缘绿”发展共同体、独立初中“启明星”发展共同体和“品牌小学联盟”,全面开展共建活动,促进了城乡教师共同提升、城乡学生共同成长、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全区义务段所有所学校都参加了扬州市网上结对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教研成本,提高研究实效,实现校际之间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等方面无障碍沟通,加快协同发展。建立小班化教育联盟。联盟单位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强网上结对,实现经验互通、资源共享,通过结对共建,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盟单位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校际差距逐步缩小。
在推进“以强助弱、共同发展”的同时,全区坚持“以特色促均衡、以特色塑品牌”,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维扬实小的科技创新、杨庙小学的剪纸艺术、实验学校的经典诵读、实验小学的诗词文化、竹西小学的墨香特色……逐步形成百花齐放、优质均衡的良好态势。
教师素质“个顶个”精干
去年秋学期,位于邗江区最北部的公道小学又迎来了来自城区的7位骨干教师,同时学校6位教师交流到城区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几年来学校派出和接纳的交流教师达37名。此外,从2014年起,四季园小学,西湖小学和蒋王小学等3所学校实施“挂牌招生”,一年级由维扬实小、梅岭西区校和邗江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执教。优秀教师的双向流动不断催生“鲶鱼效应”,既发挥了其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激发了普通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工作活力,推动基层学校转型发展。
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邗江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交流,几年来,1543名教师参加了交流。同时,全区优先将新教师安排至农村学校任教,近年来共分配172名新教师到农村学校。
在推进教师交流的同时,邗江区致力于全区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区构建了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区、学校、教研组三个层次相衔接,“基石、雏雁、领雁”三大工程成梯次,教研、科研、师训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体系,打造了“名师工作室”“蓝青工作坊”“博客工作间”等平台,创新开展“邗江新潮”教研系列活动,积极推广“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的教研方式,形成了科研兴教的浓烈氛围。“塑师德”与“强师能”的有机结合,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步入“德艺双馨”的境界,各级名师的数量显著增加,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区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8名、“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3名,扬州市特级教师14名、市级名师506名、区级名师451名,名师占比位居扬州市前列。
学生发展“个顶个”精彩
2015年9月以来,邗江美琪学校三(5)班李沐霖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十佳美德少年标兵”。作为麦田计划扬州地区的最小志愿者,他和他的“小孩的店”先后走进了扬州电视台,江苏教育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引发诸多报刊和网站关注,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邗江实验学校张喆、徐子昕等也分别获得“江苏好少年”“扬州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此外,我区健儿在江苏省第五届学生阳光体育节一举夺得两个第一、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的好成绩;梅岭小学西区校王熙蕾获2015年江苏省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锦标赛一金、一银两块奖牌……随着“个顶个”优质均衡推进计划的深入实施,无论城区还是农村,邗江学子的个性不断彰显,特长得以发挥,综合素养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个顶个”精彩成长的喜人局面。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是邗江教育致力追求的目标。为加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2014年以来,邗江区提出了“五聚”工作重点,即聚焦自主发展、聚力课程建设、聚智课堂变革、聚神文化提炼、聚合家校力量。
全区始终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承担了70多个全国、省、市“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大力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校都能开齐上好国家课程,并进行校本化研究,创成省级课程基地及项目6个、市学科基地3个。
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需要,邗江区一方面积极推进“童子功修身行动计划”,通过练习“诵读功”“书写功”“清扫功”“演说功”和“健美功”,培养每一位孩子的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和核心习惯;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幸福课程建设,各小学都开设了种类繁多、趣味横生的社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全心参与、个性发展。
德育工作是邗江教育的一面旗帜。“邗江区德育研究会”、“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定期研究德育工作,“微型德育课”“百草园阳光学堂”等品牌活动常年开展。2014年,梅岭小学西区校《新儿童守则》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
生命与阳光同行,邗江区坚持把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各学校积极开展别具一格、琳琅满目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全面推进“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广泛开展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夏令营、英语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近三年在省、市学业质量监测中,全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均超95%;近千名同学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体育艺术比赛、学科竞赛中荣获好成绩。
为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全区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少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障少年等5类群体的帮扶办法,让所有的孩子共享一片蓝天。实施“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三同”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邗江区启智学校正积极申报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孜孜追求换来的是丰硕收获。近年来,邗江区先后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和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等荣誉称号。
杨荣局长表示,邗江教育将继续深入实施“个顶个”优质均衡推进计划,对照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目标,积极构建邗江教育发展新常态,为扬州跨江融合、邗江率先崛起不断贡献力量。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