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新鲜出炉(图)

作者:江 娇 发布时间:2016-01-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江娇) 17日下午,“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情况通报会在省教育厅举行,“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西交利物浦大学,勉励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省长李学勇亲切会见‘最美特校教师’等优秀教师代表,向全省教师提出八字希望”“江苏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等10条新闻入选“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

 

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情况通报会 

  年度江苏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由省教育厅直属宣传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牵头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3年。通报会上,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孙曙平表示,年度江苏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对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教育、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透过本次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新闻,记者看到了江苏教育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十大新闻之一“江苏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为例,2015年6月1日至5日,国家督导组重点检查了江苏今年申报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11个县(区),同时在前两年已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89个县(市、区)中,抽取20个进行复查。检查结果表明,各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全部达到评估标准,江苏也因此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江苏勇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七连冠’,职业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继续列全国第一”入选十大新闻。2015年,我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继续列全国第一,不仅技能大赛实现“七连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实现“五连冠”。

  2015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同样让记者记忆犹新。省委书记罗志军一行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学校为江苏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教师节前夕,时任省长李学勇亲切会见“江苏最美特校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我省优秀教师代表,并向全省教师提出“忠诚、师表、勤学、创新”的八字希望。这些都在“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中体现了出来。

  在“‘挑战杯’江苏高校成绩再攀新高,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新闻条目中,记者感受到了我省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其发明创造的科技作品也更“接地气”,充分发挥了高校对于社会的服务作用。例如,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捧回“挑战杯”的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发明的“盲人地铁出行辅助信息系统”,只需一根电子盲杖、一台智能手机和一些埋在地铁站盲道砖下的“电子芯片”,就能通过科技语音导盲,为盲人出行配上一双“眼睛”,这项发明实实在在为盲人群体的出行解决了大难题。

  除此之外,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比如“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江苏教育经费年投入首次超两千亿元” “《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正式出台,江苏将于5年内实现青少年校园足球‘百千万’普及工程”“江苏启动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确定一期项目258个”,这“两千亿”“百千万”“258”无不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这些数字背后的真金白银、重点工程也承载着江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孙曙平讲话

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杨树兵主持通报会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介绍“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相关评选情况

通报会现场

江苏教育新闻网记者 李经纬摄

    【相关链接】“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视频

     【媒体报道】

      新华网: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教育影响力创新高

       中国青年网:“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中国江苏网:“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江苏广电总台: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2015江苏教育十大新闻”

1.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西交利物浦大学,勉励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  

  2015年10月20日,省委书记罗志军一行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考察调研,了解到该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等领域积极探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后,希望学校为江苏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西交利物浦大学是江苏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作为率先开展并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省份,我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33个, 占全国总量的16%,居全国第一。“十二五”以来,我省已培养6万名国际化人才。 

2.省长李学勇亲切会见“最美特校教师”等优秀教师代表,向全省教师提出八字希望

  2015年9月9日,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省长李学勇在南京会见“江苏最美特校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我省优秀教师代表,李学勇向全省教师提出了“忠诚、师表、勤学、创新”的八字希望。“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5最美特校教师”评选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举办,评选表彰活动引发了中央和省市媒体的报道热潮。

3.江苏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

  “江苏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省份。”2015年6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教育部对江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会”上宣布,我省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认定。这是江苏1996年实现“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4.江苏勇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七连冠”,职业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继续列全国第一

  2015年7月4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落幕。江苏代表团共夺得128个一等奖,其中中职组71个、高职组57个,双双再获第一,实现“七连冠”。2015年,我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开展509个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试点,职业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继续列全国第一,不仅技能大赛实现“七连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实现“五连冠”。

5.江苏启动“智慧教育工程”,2016年基本建成智慧教育环境

  2015年3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重点启动实施江苏“智慧教育”四大工程,即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和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根据部署,我省到2016年将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

6.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江苏教育经费年投入首次超两千亿元

   2015年10月9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4年江苏省教育经费总投入2080.09亿元,比上年1986.28亿元增加93.81亿元,增长4.72%。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671.68亿元,比上年的1576.56亿元增加95.12亿元,增长6.03%;省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7.62亿元,比上年的201.77亿元增加25.85亿元,增长12.81%。

7.江苏启动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确定一期项目258个

  2015年6月8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公布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名单的通知》正式下发,共确定一期项目258个,其中A类100个,B类100个,C类58个。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继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等专项之后,江苏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又一重点工程。几项重点工程的有序推进,使得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核心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

8.《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正式出台,江苏将于5年内实现青少年校园足球“百千万”普及工程

  2015年10月16日,我省正式出台《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在5年内实现青少年校园足球“百千万”普及工程,即创建超过100片供青少年校外活动使用的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地、1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00名注册校园足球运动员。此前,我省已召开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61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教育部批准,并确定了13个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

9.“挑战杯”江苏高校成绩再攀新高,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2015年11月20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广州落幕。在本届“挑战杯”中,我省高校参赛成绩再攀新高,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南京理工大学总得分为450分,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捧“挑战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捧回“优胜杯”。在江苏高校参加决赛的96件作品中,9件获特等奖、33件获一等奖、41件获二等奖、13件获三等奖。 

10.江苏评选出全省“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

  2015年12月12日,“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副省长曹卫星等出席仪式,并为获奖人物颁奖。该活动自2015年4月筹备、8月启动,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举办。经过单位推荐、专家提名、会员单位票选和网络投票以及专家评审,经省有关方面同意,共评选出王湛、韦钰、叶春生、曲钦岳、严恺、时钧、闵乃本、胡福明、葛锁网、鲁洁等10名当选人物和王明庥等19名提名人物。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