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秋学期起,泰州市启动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即:“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以及“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
打造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泰州样式”
■本报记者 陈宇豪 董康 本报通讯员 谢道权 邹京明
“学校开展的‘争做和雅学生,养成和雅36个行为习惯’活动,不仅让我换到了喜爱的学习用品,更让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就像校长说的:和雅习惯会陪伴我们成长!”翻开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吉吴溢凡的作文本,一篇作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篇作文详细记录了吉吴溢凡在这一活动中的所得所想。
寺巷中心小学开展的“争做和雅学生”活动,是泰州市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秋学期以来,泰州市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5+2”工程给泰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带来了什么变化?前不久,记者来到该市一探究竟。
聚焦核心内容,抓好顶层设计
“我儿子才上三年级,特别喜欢练字。他经常把在学校练写的字带回来给我看,指着老师圈出的一个个好字,高兴得又蹦又跳。在这所书法气息浓郁的学校里,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浓,而且学得很快乐。”靖江市城中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家骏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为强化书法课程意识,城中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100关键字习字要领》《120行楷字习字要诀》,每个范字都以儿歌、口诀的形式来揭示书写要领,简明扼要、朗朗上口。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字又制作了书写动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易懂乐学。
在泰州市各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的大潮中,城中小学的做法并不鲜见。“素质教育‘5+2’的重点任务,除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再就是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向记者介绍说,素质教育“5+2”工程的具体内容是实施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以及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和自上而下依靠行政推动的教育改革不同,素质教育‘5+2’工程按照‘整体设计、区域推进、学校突破’的总体思路和‘示范引领、点面结合、滚动推进、逐步深化’的工作策略组织实施,这样的顶层设计,注重开合度和延展性,给基层学校留下了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能有效激发基层学校的创造性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在素质教育“5+2”工程中,主题德育行动是指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自主学习行动是以“主体参与、自由民主、生态文明”为主要目标,催生各类充满生机而又富有成效的自主式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青春活力行动重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践体验行动是指通过开设实践体验类课程,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各类教育基地作用,增加学生阅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未来素养行动则是在培育学生基本素养、核心素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素养、信息素养、财经素养、国际素养等未来素养的形成,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世界公民。
“这五大行动,无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渗透性和教育的体验性、层次性,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真正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说。
突出学校主体,鼓励实践创新
在泰兴市襟江小学专设的木工实践室里,木工工具种类齐全,凡是做木匠活的这里一样都不少。在该校的木工社团里,给学生们上课的是有着20多年专业木工经验的朱师傅。社团活动中,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将粗糙笨重的木条变成了小巧可爱的“家具”。
“在这里,孩子们通过敲敲打打,学会了怎样独立做事,如何勇敢面对困难,还能逐渐获得专注力和自信心,这种能力将会影响孩子一生。”朱师傅对记者说。
据襟江小学校方介绍,该校共设置了自主选修和自主创生两大类课程共146个项目,涵盖烹饪、烘焙、彩塑、金工、木工、手工等方方面面,供全校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在素质教育“5+2”工程中,“2”是指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教育进步的根本路径,在于每所学校的微创新。”封留才说,“微创新激励机制这一设计,就是希望各中小学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务实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按照工程总体方案,泰州市出台了常年征集学校微创新实践案例的办法,每季度评选发布一次学校微创新实践案例,每年评选奖励一批学校微创新成果。截至2015年11月,全市已评选发布“个十百”孝道作业、“文明护照”、“家长上晨会”、“双主五步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茅山号子进校园”、“作文配图教学法”、“无书面作业日”等47项优秀实践案例,涉及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体育艺术活动、实践体验、家校共建、学校特色建设以及创新素养、财经素养、信息素养培育等多个方面。这些看似“小打小闹”的微创新,带来的却是学校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泰州市教育局还投入580万元,在市直学校启动实施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校本化实践研究、“青苹果之家”青春期体验教育、“三农”实践体验行动等27个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学校积极开展实践创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泰州市各中小学校实践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学校为主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常态。
强化展示考核,提供有力保障
把读过的书用拼贴画展现出来,棉絮、布条、鸡蛋壳甚至饮料瓶等常见的“废品”成为了孩子们的拼贴材料。记者在姜堰区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发现,该校创新开设的“手指上的阅读”课程,让孩子们爱上了课外阅读。据介绍,该课程以“儿童喜爱的名著”和“名著塑造的儿童”为出发点,筛选出60本(套)儿童文学作品,梳理成爱心友情、成长之歌、责任担当、哲理智慧等15个主题,并分解到低、中、高3个年级段。
该校校长陈志峰介绍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书中重要故事情节制作手工作品,形成图文并茂的拼贴画。目前,全校学生已制作了900多幅拼贴画,学校也多次举办“手指上的阅读”作品展,并设立了“手指上的阅读”作品教室,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读书兴趣。“这样的阅读方式完全超越了自我阅读、‘快餐’阅读的范畴,让孩子们在分享读书感受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记者了解到,姜堰实小的“手指上的阅读”课程,已通过区域推进展示平台,被泰州全市的兄弟学校所熟知。搭建区域推进展示平台、构建区域推进展示机制,定期交流、展示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成果,已成为泰州市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的有力抓手和保障。按照泰州市素质教育考核办法,市教育局还举办了“5+2”工程集中汇报会,评选表彰“5+2”工程先进市(区),并将“5+2”工程实施情况列入市(区)教育工作考核和市直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费用列入财政预算,设立“5+2”工程专项经费。该市还计划将“5+2”工程内容以一定比例和适当题型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以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拉动效应。
“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以来,各种主题的德育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符合不同学校实际的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主动融入大自然渐成风气,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广大教师的行动自觉,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泰州样式’初具雏形。”这是泰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季春芳对素质教育“5+2”工程的评价。
“素质教育‘5+2’工程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是泰州素质教育的核心主张与个性表达。”奚爱国说,“今后,我们将矢志不渝地推进这一工程,为新一代泰州人着上生命成长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