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王频
山路弯弯,马蹄清脆,在扬州大学研究生陈晟魂牵梦萦的贵州大山深处,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曾与他们朝夕相处,度过了一年的支教时光。如今重返学校的他,仍时刻挂念着那群孩子,他说:“贵州山美水美人也美,那里的孩子们需要帮助,我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再去看一看他们,再给他们上一次课。”
“麻袋班”里的“爱心破烂王”
陈晟是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在去贵州支教前,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麻袋哥”。2011年,陈晟参加援藏教师事迹报告会,藏区儿童严重缺少教师,有的甚至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状况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由此萌生了爱心助学的想法。他把想法告诉了班级里一个要好的同学,两人一拍即合。但两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单薄,他们便决定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援助藏区儿童,获得大家一致响应。
从上高中起,陈晟就经常在学校里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大一时他还参加过班级组织的义工活动,去敬老院做志愿工作。陈晟说:“一般身边的这种志愿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而援助藏区儿童,既是源于多年来我所受过的教育,也是因为身边同样有因家境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农村小伙伴,看到这些藏区孩子,我就有些感同身受,想要帮助他们。”究竟怎么助学?从父母那里拿钱?陈晟认为,大学生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助学,体会劳动的艰辛,也会更加有意义。于是他联合了班级里10多名同学,利用周末在校园和社区内收废品、捡垃圾,既保护了环境,又筹集了一些资金。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义演、义卖,刷盘子、下车间、上工地,省吃俭用,一分一分地为藏族孩子积累着爱心与希望,“麻袋班”的名号渐渐地传了开来,大家都笑称陈晟是“麻袋哥”“爱心破烂王”。
4年间,他们一个一个地捡瓶子、一笔一笔地攒善款,坚持到毕业,将所积攒的善款全部捐献给了藏区的儿童。本科毕业前夕,他一边整理着手里的毛票,一边向“麻袋班”新成员传授着自己的“生意经”:“学校开运动会时能在现场捡到矿泉水瓶,招聘会现场会留下很多传单……”
推迟读研奔赴大山支教
4年中,“麻袋哥”的故事感染了很多同学,大家由最初的不理解逐渐变为支持和加入,从2011年创办至今,“麻袋班”已经传承了3届,陈晟也先后被评为第九届“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2012年江苏省“年度大学生人物”以及2012年江苏省“校园志愿先锋”。为扩大影响力,学校还成立了“雷锋精神践行社”,队伍越来越壮大,现在已经有200余人,从“麻袋班”第一笔寄给西藏拉萨城关二小学生次仁加旦的500元算起,几年来他们已经为各地捐赠了10余万元的助学捐款和物品。
荣誉代表着更大的责任。就在很多同龄人忧虑着“无处安放的青春”时,陈晟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公益之路该如何行走。
凭借优秀的学业和四年的公益经历,陈晟毕业时被直接保送为本校硕士研究生,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推迟学业,到山区支教。面对着亲人朋友的不理解,陈晟说:“我想做公益,想要真正地深入山区支教,帮助那里的孩子,即使用一年的时间也是值得的,这一年必定值得我回味一生。”
2014年6月中旬,陈晟带着6个同伴,组成“益往黔行”研究生支教团,奔赴黔中大山最深处,开始了山区支教之旅。
马背上的第二课堂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大山深处,很多山寨几乎与世隔绝。该地区大部分成年人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占据全乡儿童总数的80%以上。贫穷及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农村的教学水平非常差,师资匮乏、信息滞后,乡镇一级学校学生辍学率非常高。陈晟和伙伴们刚刚进山时,寨子里唯一的木厂小学只有两名教师,80多个孩子,学校只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课。
为了打通山寨与外界交流的“最后一公里”,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陈晟绞尽脑汁。“最困难的就是缺少教学器材。”支教的第一个月,陈晟和伙伴们就用卖废品筹集的经费组建了一个“移动科普实验室”。
学校离县城很远,往返一次大概要4个小时,中间有一段路没办法通车,只能通过马匹把物资运进来,小伙子们用肩扛、用马拉,硬是将一批批物资送进大山。指南针、风向仪、静电发生器……渐渐地,马背上的货物开始丰富起来。利用这些教学器材,一有空闲时间,陈晟便和支教队员们奔波于各山寨,为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先后开展了国旗飘扬项目、影像世界项目,开设了“医路花香”图书室……如今,“麻袋哥”们已走过了10多个山寨。“每次看到窗外挤满了孩子,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神,就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支教结束的那天,正好是“六一”儿童节。村民们杀了家里的山羊来招待支教团成员们,全村的人都来欢送,每一个人都很感动。
2015年8月,陈晟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活,告别了那座难忘的大山,告别了那群淳朴的村民,告别了那些可爱的孩子。现在,他已经返回学校,但山区的孩子一直是他的牵挂,孩子们的笑脸依然经常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暗暗下决心,即使不再支教了,也要为孩子们做点事。
就在最近,陈晟将在山区支教的日记整理成册,制作成明信片在学校进行义卖,并将所获资金全部用来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童。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麻袋班”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将来的公益之路,陈晟说他毕业以后有做大学辅导员的打算,他要把这种爱心行动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公益之火越燃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