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大林 特约通讯员 张春恩)学校内部管理不到位、家长对教育政策不理解、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解除上述教育困惑,除了依靠教育部门之外,还有什么渠道?在徐州市铜山区,活跃着一支精干有力的责任督学队伍,他们为学校管理破解难题,为铜山教育发展“把脉问诊”。据悉,自2014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以来,截至目前,铜山区已有58名责任督学分片负责全区171所中小学的教育督导工作,促进了当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王督学吗?您好!我家孩子上六年级了,可英语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怎么办呐?”前不久的一天晚上,王绍永刚回到家就接到了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顾不上休息,他便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耐心地为家长支起招来。王绍永是大许镇中小学督学责任区的责任督学,他告诉记者,他的手机24小时全天候保持畅通,只要学校有需要、家长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他都会及时应答处理,有时深夜十一二点还有家长打来求助电话。
像王绍永这样的责任督学,为何能如此从容地解答家长、师生遇到的教育问题?据悉,他们都是铜山区教育局从资深的中小学校长、名特优教师、骨干教师以及专业管理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记者了解到,目前,铜山区58名责任督学大部分都担任过中小学校长,有高级职称者占74%,其中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仅如此,针对学校和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该区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督导项目培训”,以项目培训提高责任督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责任督学将培训和实践相结合,把问题变成课题,带着问题去督导,用热情和真诚服务于学校发展,做好家长的“引路人”。
铜山区利国镇既是江苏的北大门和陆路交通枢纽,还是全国有名的富铁矿产地。如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成了利国镇中心中学思谋的问题。为了给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该镇中小学责任督学刘琪、张光海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倾听师生心声,挖掘办学亮点。在他们的帮助下,该校逐步确立了分年段打造冶铁、驿站和苏轼主题的特色办学方向。在此基础上,两位督学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号召当地百姓一起搜集和整理本土历史文化资料,并融入校本建设中,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铜山区的责任督学本着“责任为先,履职为本,真诚为民”的服务理念,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经常性督导。为促进督导服务精细化,2015年11月,该区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制订了《铜山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流程表》,将督导流程细化为“督导前”“督导当日”和“督导后”3个阶段,并强调督导前要“做好功课”,督导后不忘“回头看”,坚决杜绝“走过场”。
两年来,责任督学们进校督导达5893个工作日,听课3283节,抽查备课记录12424本、作业86061本,撰写挂牌督导各项报告938份,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5353条。“责任督学不仅要发挥‘督’的作用,更要在‘导’上下功夫。”在铜山区教育局局长吴亮看来,在学校督导中,责任督学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既要做好监督员,更要当好引导员,督导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正因如此,铜山区各学校也逐渐理解了责任督学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真心实意为学校、师生、家长服务的。
从2015年起,铜山区教育局为提升服务效率,开始探索“互联网+教育督导”的新思路、新模式,建设了铜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网、督学OA办公系统、手机移动外勤系统和“铜山督学进校”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强化教育督导过程性管理,顺利实现了互联互通、上下对接、资源共享,更加畅通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投诉和咨询渠道。
据介绍,2014年至今,铜山区58名责任督学受理各类教育投诉与咨询325件(次),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交代,有效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当地百姓对教育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也大幅提升。“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迎接‘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督导认定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创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方式,积极开创‘督导为教育生辉添色,教育因督导生机勃发’的新局面。”吴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