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丹阳新区实验小学打造生活力教育特色(图)

作者:周竹生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在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校长钱志强看来,办学校,搞教育,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要打造学校独特的教育特色,校长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真知灼见,没有真招实策,没有真抓实干,就不要亮观念、搞教改,创特色,否则十有八九会以轰轰烈烈开场,泠泠清清冷场,草草了事收场,搞搞形式过场。正是因为钱志强对陶行知“新生活教育”真信,对“新生活学校”真搞,对生活力教育特色真创,所以生活力教育的诸多想法在他脑海里发酵过滤,逐渐完善,逐渐系统,因而生活力教育的理念在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结果。

增进生活力教育的意识

为什么会想到搞生活力教育?钱志强说这与他对当今教育的困惑有关。他观察到在多年来应试教育封闭而顽固的循环中,学生成为教学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像一个个容量不等的大小硬盘被机械拷贝。灌输知识的教育除了教书还是教书,被知识固化的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在课桌上的书山和考试的试卷筑成的围城之内,学生远离社会,书呆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一无所长,一片茫然。

作为教育人,钱志强一直在思考。学校教育不是供给学生升学考试的教育,而是着眼学生人生成长的教育,教育必须要面向家庭、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生活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社会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再多的文化知识也只是毫无力量的硬盘存储。让知识和能力相互相成,把学生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钱志强思考良多。

“手脑并强——不光强大脑,也要增能力”;“文武兼备——不光读书好,也要身体棒”;“心智俱灵——不光教育人,也要育真人”。这是钱志强担任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之后,用了几年的时间慢慢体会总结出来的打造学校生活力教育特色的三句话。

说起新生活教育,钱志强校长滔滔不绝的话题最终被他概括为三句话。爱生活——新生活学校要着眼现实的生活,培养学生具备面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会生活——新生活学校要着眼现代的生活,培养学生驾驭现代化生活的技能;乐生活——新生活学校要着眼未来的生活,培养学生迎接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能力。

说起生活力教育,钱志强校长感慨万千的想法最终被他提炼为三句话。训练学生强健的身体,锻炼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存能力;造就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开拓能力。

在钱志强校长新生活学校的教育愿景里,生活力教育就是培养手脑并强的小能人,文武兼备的小陶子。“手”,会动手,善实践。“脑”,会动脑,善思考。“文”,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文明人。“武”,成为力量的、有精神的强健人。

布置生活力教育的场景

怎样才能培养手脑并强的小能人,文武兼备的小陶子?钱志强说指导学校开展生活力教育的老师就是他尊敬仰慕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恭恭敬敬地把陶行知先生请到学校里来,钱志强带领学生师生精心布置了生活力教育的真实场景。

走进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的大门,西侧林荫树下,一尊高大的陶行知汉白玉全身塑像伫立在一片青青草地上,四周鲜花映衬。横卧的大石上“陶苑”二字赫然在目,这就是学校新建的“陶苑”。

营造浓厚的学陶氛围。抬头看,学校建筑上镶嵌的校徽是由陶行知姓名拼音字母“XZ”两个字母衍化成人和路的形象,包含着走行知路,做行知人,办行知事,学陶师陶,学会生活,学做真人。往里走,学校在贯穿全校的中轴线上开辟了“行知长廊”,以新生活学校为主要设计理念,介绍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两边看,学校还在校园里安置了陶行知读书群雕,将校门东侧的亭台命名为“陶缘亭”,赋予其“爱满天下”的寓意。

建立生活体验馆。在楼道走廊适当位置开设茶歇区,模拟品茶阅读的休闲之所,设置童年作坊、蒲公英之家、心语轩……居家场景,布置精美,关联生活。透过一扇扇生活化的门窗,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黑白变为彩色。

建立交通体验馆。学校在丹阳全市第一家建起了交通知识体验馆。在一百多平方米的体验馆里,实物、图片无不渗透出一致的声音: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学校还在丹阳市公安局、丹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支持下,开展“美好梦想,安全起步”牵手平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通过交通安全操、拍手歌、小品、相声、交通安全知识现场抢答、佩戴小黄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会走路,安全出行。

建立小陶子舞台。以生活情、生活味、生活人为主题,展示学习之外孩子们生活的另一面,扭转一心只读神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偏向,矫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症和低能症。看一看谁学到的生活本领大,比一比谁帮家里做的家务事多。

不做书呆子,要做生活人。就这样,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里耳濡目染,逐渐吸收了生活的健康元素。

规划生活力教育的课程

生活力教育从理念上要体现科学化,从操作上要体现规范化,从实施上要体现日常化,为此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的应对之策是以教材指导,以课程支撑。

钱志强介绍说学校聘请了王铁军、费炜炜、高谦民、王凯等教育科研专家担任科研顾问,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的生活力》。主课题——生活力,子课题——道德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在班级里开展“生活小讲台”活动,把生活教育落实到课堂;在学校建立“生活大舞台”,让学生表演艺术;在教师中开展“生活大讲坛”,深入研究生活教育思想;还在学校网页开设“新生活学校”专门网页,记录研究过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我的道德力”以《和谐德育》系列教材为内容,以班队课为阵地,以时间为纵坐标,以空间为横坐标,整体构建德育目标,按“本月聚焦”“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和谐成长”四环节操作,注重习惯养成,强化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素质。一方面开展外出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道德感。一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学生在自主参与之中接受洗礼、净化心灵、规范言行。

“我的学习力”以镇江市级课题《新生活学校“学习力课堂”构建研究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列子课题研究,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找寻最好的契合点,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最终达到“会做”。学生有了“学习力”,就取得了学习的源动力,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

“我的健康力”以上好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基础,建设室内体育馆,铺设室外标准塑胶场,增加校本少儿武术体操《武动童年》,每学期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节活动,为学生的强健体魄提供有力保障。

“我的审美力”以艺术普及教育为抓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艺术专长。学校投资500万元装修配置艺术馆,开设十几个门类的艺术培训,编印了《二胡》《笛子》等校本教材。学校成立了声乐、器乐、铜管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等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长培训,使学生在学好规定学科的基础上具有一技之长。学校每年举行艺术专场汇报演出,展示学生的表演素养与艺术审美力。

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学校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生活课。学生在生活课上学到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以及折纸、剪纸等手工技能。通过《我的生活力》校本课程的开设,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从而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要求。

开展生活力教育的实践

生活力教育,生活是大课题,社会是大课堂,自然是大教师。

为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自主活动能力,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每学期都要开展全体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实践活动。在自然这个大社会里,学生的真性得以焕发,学生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远足拉练、植树活动、参观110指挥中心、污水处理厂、消防中心、奶牛养殖场、句容樱花园、大港郁金香公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锻炼了生活意志,学到了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生活力教育,家务是真课题,家庭是真课堂,家长是真教师。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生活力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利用教学楼的小平台打造小厨房、泥工坊、纸工坊等体验场所,每个班设立生命角。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在这些作坊学习基本的生活本领,做饭炒菜,认识各类植物的名称、习性,学习植物养护……生活实践社团还经走出学校,进入农庄、工厂,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学习种菜、浇水、锄草、施肥,共同等待生命的成长,共同品尝劳动的果实。

如今的家长,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让各行专业人士走上学校的大讲坛,学校德育处进行摸排统计,建立家长志愿者库,学校每年从志愿者库中选出代表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生活技能与常识。指导烧饭、包馄饨、裹粽子、洗衣等日常家务事,进行寿司制作、煮茶叶蛋、做水果拼盘,折纸、剪纸等培训,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和才干。

学校结合主题教育,每个月布置两项家务实践作业,将生活力教育向家庭延伸,每个班建立班级QQ群,学生将在家里家务劳动的图片上传分享,借此来激励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生活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与兴奋度都超出平时,家长们也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这种从小培养做教务爱劳动的教育才是人生教育的真教育。

培养生活力教育的能力

生活化社团活动人人参与。社团培养合作能力。为给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组建了9个大型社团,将学科教学实践、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相结合,从学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四个方面开展,在读书、手工作坊、种植乐园等活动中,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共享、乐群,学会了生活技能,提高了生活力。朝气蓬勃的社团活跃在学校内外,引领学生手脑双动,在实践与创新中走向成功。

大众化艺术教育人人有份。艺术缔造诗意生活。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艺术教育本着“平民教育”思想,摒弃“精英”艺术,坚持走大众化路线,努力实现从“个美”到“共美”。学校的艺术教育从一支小小的铜管乐队起步,发展到目前拥有管乐、古筝、扬琴等十几个门类、参与学生达一千多人。笛子、二胡、古筝、拉丁,琴声悠扬,舞姿妙曼;篮球、足球、武术、跆拳道,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水粉、砂画、纸版画,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学校连续八年获得丹阳市文艺汇演团体一等奖;几百名学生通过器乐类考级,现在第一批的成员,已经有很多通过了十级考核。学生的艺术学习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达到了更好地生活的目的。

游戏化阳光体育人人锻炼。运动锻炼健康体魄。学生是阳光下最美的精灵,爱运动是儿童的天性。解放他们的双手,让学生从小拥有健康的体魄。开展好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冬季学校坚持600米跑步锻炼,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好广播体操和少儿武术操《武动童年》。如今,《武动童年》已经完成学习并作为日常锻炼内容之一,精气神的武动少年,显示出了丰厚的“陶子”内涵。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进行了近三年的生活力课题研究,钱志强校长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生活技能、学习能力、道德水平、体艺素养、心理品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生活力教育扬长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顾伟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