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工笔画画得好,我要到她的班上美术课”“唐老师足球踢得好,我想去他的班上体育课”……这是洪泽县实验小学从学生需要出发,设立“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课程和老师的一个场景。
每学年开学初,洪泽县实验小学都会给师生们发放《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征求意见,然后组织人员对意见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最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目前,该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括古诗赏读课、校园英语课和篮球课,选修课程分为体育类、实用技术类、音乐类、美术类、家政类、课外阅读、生活数学等60多个科目。年级课程确定后,学校再把拟开设的科目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两门;其后,年级组将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归类,按照课程重新编班上课,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全校学生全部“跑班上课”。
洪泽县实验小学体育老师张新国告诉笔者,学校用人所长,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申请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他是篮球专业毕业,就申请开设了篮球特色课。其他有专业特长的老师也都相应地开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有的开设了国画课,有的开设了器乐课,有的开设了手工制作课,还有的开设了电脑编程课……谈及“课程超市”,洪泽实小相关负责人说,“关注每一个人,让禀赋不同的师生各展其长,促进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追求”。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