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践一再昭示,只有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其个人成长方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使教师有能力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伊芦中心小学热心课题研究的生发与热情培养,近年来研究性的探索与实践使得该校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专业成长。
一、聚焦日常教育事,开展叙事研究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为了培养教师群体的课题研究的敏感性,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视角,该校教科室大力倡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叙事研究。为此该校教科室分三步走来培养教师的叙事研究能力:
第一步,鼓励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以丰满教育经验。很多教师怕进行课题研究,有两怕:一怕教育经验零碎又少;二怕作文写字。该校将教育随笔的撰写纳入激励机制管理,以激励教师,消除畏难心理。
第二步,引领教师开展叙事研究,以升华教育经验。该校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马占军同志是课题研究的行家里手,在他牵头引领,组织教师校内培训下,伊芦中心小学教师的叙事研究水平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很多教师由此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在省市级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评比中屡屡获奖,更为可喜的是很多教师获得了专业的成长,教育教学水平臻至艺术化的境界。
第三步,适时出版校内刊物,以总结教师成果。激励教育研究者最好的举措,便是将他们的教育随笔、叙事研究的成果以刊物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将会给教师以莫大的鼓舞。由该校教科室王德志主任牵头、陈宽涵副主任排版编印的校内刊物已经连出四期,在教师群体中激起了很大反响,也激励了教师研究创作的热情。
二、观照周围教学行为,展开教学研究
该校的教研活动一贯持久深入,不走过场。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该校教研组总是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放到课改大背景下进行纵横对比,为教师提优点找不足,协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打开一个个切入口。
首先,教研组鼓励教师总结教学酸甜苦辣,以激发研究意识。在反思与回味,反省与顿悟中促成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教学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教育科研意识。
其次,教研组倡导教师研究教学成败得失,总结教学经验。教学中的失败、成功,都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研究范畴,通过对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积累经验,进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学会规避。因此,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研究者,首先要学会直视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此来做为自己从事教育研究的起点。
最后,教研组联合教科室引领教师参与教学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从事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动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是研究型教师的标志性行为。一个连课题研究都无从下手的教师,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只有教师积极从事课题研究,才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研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水平的升华。
该校正是意识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据悉,“十一五”期间该校有十多个市级课题结题,为此,灌云县教科室为该校颁发了“课题研究特别贡献奖”。目前,陈宽涵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中小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被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为“十二五”中长期课题;焦加怀校长的《提高伊芦小学数学“常态课”效益的研究》、吴秀娟
老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诗化解读的研究》等7个课题被连云港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为“十二五”短期课题。
该校更有多位教师得益于课题研究,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有了快速成长,如:马占军、焦加怀校长,朱丽华、王德志主任,吴秀娟、陈宽涵、陈红莲等老师的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俱都有了长足进步。最后,希望该校的教科研之路越走越宽广!
(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