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给创新的种子一片沃土

作者:周丹 潘玉娇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数十台超大屏幕的苹果电脑,最先进的自动化车床和操作台,种植着多样中草药的草坪和花坛……日前, 在江苏省天一中学第20届科技节开幕式上,包括南京大学天一计算思维实验室、康明斯天一工程实验室,以及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天一教学基地在内的3个创新实验室的正式启用,让学生们倍感兴奋。而学校此举也意味着天一中学STS(科学、技术、社会)综合创新课程基地一期工程告一段落。

“三高”联合为支撑

“我们不缺乏创新人才的种子,但我们缺培养人才的土壤”,这是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常说的一句话,而现在学校所做的,正是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2011年,天一中学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康明斯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签订协议,建设首批6个创新实验室,除了上述3个实验室外,还包括中科大杜江峰天一普物实验室、南航天一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以及西安交大天一工程坊。今年5月,该校又开启了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合作,第二批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被提上议程。

与高校乃至企业的合作,标志着天一中学对“高中、高校、高端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也为该校课程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这些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以往的专家报告、讲学的层面,而是通过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的下延,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享受到高校及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签约仪式上,康明斯全球技术总监玛希先生表达了他的想法:“我们要适时地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知识和兴趣的种子,在他们对事业作出选择时,能以此为基础,作出明智的决定。”

多元课程促发展

“对于课程基地而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天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冯沁丹说,他具体负责课程基地的全面工作。据介绍,天一中学的STS课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分为3个板块:基础课、选修课、研究性课题。

基础课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课程,是对原有学科的整合。冯沁丹说:“整合以后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学校通过对传统静态学科资源的动态开发,突出了学科教育的实践性。”

在此基础上,选修课与研究性课题的开设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多元保障。目前,天一中学开设了近100门选修课,内容丰富新颖,包括“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影视制作”等等。而研究性课题,则是学生在教授、博导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项目的研究,如与南京大学一起开发的“ipad控制小车”项目,在中国药科大学指导下开展的“组培”研究,甚至有与国外学校一起开展的“垂直轴风力发电研究”……“目前,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选修课与研究性课题,”冯沁丹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多了解、多发展。”

学生社团助活力

“目前,我们有85%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社团。”说到天一中学的学生社团,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言语间总是流露出几分自豪。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学生社团,则为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以高一(7)班的同学朱万臻为例,他喜爱研究电子产品,是学校“天一科学院智能研究院”的成员,而学校STS创新课程基地的建立,则为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条件,满足了其“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学生社团不能仅仅是‘搞活动’,社团的发展一定要有学术的支撑。”该校校长沈茂德说。他告诉记者,课程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教学资源;而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课程基地不断壮大。记者发现,在长长的选修课清单上,有许多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是一一对应的,比如“信息学计算机知识选讲”对应的是“信息研究院”,而“影视制作”对应的则是“视频研究院”。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它突出了营造氛围、提供舞台的课程思想。”沈茂德说,“学校通过引导学生对未来学科前沿知识、发展态势的了解和展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激情、决心和志向;通过分层建设引导分层学习,既服务大多数学生,又为将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