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李亮)近日,淮安区德育基地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淮安市茭陵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20多个留守儿童与他们的代理家长。这个周末他们又相聚一起了,他们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漕运总督博物馆、淮安府衙,来到了勺湖公园游玩,还共进了午餐,这些留守儿童们又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又难忘的周末。
据该校王志洋校长介绍,该校是一所偏远乡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753名,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有718人,占学生总数的95.3%。这些留守儿童,单亲的占15﹪,智障或是孤儿的占9﹪,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76﹪。由于年龄小,自控力比较差以及目前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等多种因素,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该校通过深入调查走访,掌握了留守儿童们第一手资料后,就着力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来做。
一、构建组织,形成网络。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由校长牵头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班主任担任成员,同时邀请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团委、乡党委政府、离退休老同志加入关爱队伍之中。下设办公室由德育主任庞满凡同志兼任,德育处其他同志为成员。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人、到岗、到位。每学年制订祥实的实施方案,学校其他部门同志根据各自职能做好协调、配合,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关爱网络。
二、结对帮扶,奉献爱心。
学校将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帮扶者。
在学习上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任课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在心理上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人员。配对帮扶人员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建立帮扶人员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优秀教职工成为“代理家长”。配对帮扶人员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生活上帮助留守儿童与老师、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离退休老同志结对成为其代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利用平时和节假日时间带领他们结对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给予他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享受到家庭亲人般的温暖。
三、亲子活动,温馨家园。
我们经常邀请代理家长们陪着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社团或者企业组织的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代理父母的关系,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以活动锻炼孩子参与探索的性格,让孩子在少年时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户外亲子、亲子体验、主题活动、家庭游戏等形式,以爬行比赛,扭扭车比赛,拍球比赛,小小生日会,儿童科普活动,亲子读书会,户外郊游,亲子体验等等内容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身理能够健康成长。使得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学习的校园、生活的家园。
我校肩负着大胡、茭陵、小茭近万人近千户家庭的期望和全校近八百名儿童的寄托,着眼于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品读高人的三高思想,充分利用资源整合,搭建和谐校园交流平台,激发引导全体留守儿童之家人员努力营造温馨家园、乐园,把留守儿童之家办的有声有色,让家庭美好生活主题融入每个留守儿童心中。
(淮安市茭陵乡中心小学)
编辑:王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