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泰兴襟江小学:省、市媒体聚焦“‘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

作者:吴宏祥 常纪青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吴宏祥 常纪青)为迎接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宣传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6月22日下午,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组织部的带领下,新华社、《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江南时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省电视台江苏新时空栏目、《江苏科技报》、《泰州日报》等10多家省、市级主流媒体走进泰兴市襟江小学,对该校的“‘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进行采拍,这是“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典型集体”媒体采访组泰州站之行。

为让各大媒体能近距离了解该校“‘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接待小组首先带领记者们参观了科技作品陈列室,并观摩了部分学生在泥塑室、木工实践室、手工实践室、金工实践室的活动,现场观看电子百拼和七巧板的比赛。在学校的香樟林里,记者们对栽种在花盆里的各种小植物产生了兴趣,该校负责科技教育的常兵主任介绍说,小种植是该校“我们行”教育实验的必修课程,学生每学期要学会栽种一种小植物,定期交流和展示。种植品种由各班学生根据季节特点和种植水平确定。学校还要求每位老师示范种植。在观摩过程中,一些记者还饶有兴趣地采访了几位学生,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大家频频赞许。

观摩活动结束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乔新向记者们介绍了学校极具特色的“‘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定位为:我们都行,我们不同;只要行,就能行;行不行,重看行;做生智,行陶情;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人生课程。学校对活动中优势突出的学生进行多尺化的三级评价奖励(班级吉尼斯纪录、年级之星、徐小平学生奖)。这种评价机制促进了个性化课程的建设,而个性化课程的实施又促进了学生素质多元化的发展。个性化课程由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实施。首先由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分析优势潜能,确定要着力发展的学习项目,再拜校内外具有这一学习项目特长的人为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在老师、家长、师傅的督促、指导、激励下照计划学习,学习过程中参加班级组织的阶段性学习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班级、年级、校级评比等。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践行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一种价值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各不相同,但同样优秀。

为进一步彰显学生在“‘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该校每年举行一届主题科技周活动。该活动以“六小”(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小种植、小窍门、小故事)活动和电子百拼、七巧板、航模、遥控飞机等项目的比赛为抓手,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校园里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行’创新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育效果。近年来,该校多次代表泰州市组队参加省“金钥匙”科技活动现场决赛,多人次获个人特等奖和集体一等奖;多次组队参加省科技发明、科技创新比赛,近40人次获奖;多次获得“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全国青少年金钥匙活动实验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采访中,该校充分展示了泰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崇尚科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时代风采。该校是泰州市惟一被推荐接受媒体集体采访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典型集体,这是该校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成果,也是泰兴教育的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观科技作品陈列室

观摩电子百拼比赛

记者与学生一起玩泥塑

观摩金工实践活动

记者采访学生

观摩手工实践活动

采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听取汇报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