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爱的约定,让教育“恒温”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爱的约定,让教育“恒温” 

          ——扬州市四季园小学“暖心教育”侧记 

  【题记】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惠特曼 

    

  “爱的约定”:孩子,这是你的“幸福四季” 

  830号,秋学期报到日,扬州市四季园小学学生张皓喆爸爸送孩子上学,看到校长江为军早早站在校门口,笑迎每一位到校的师生,当时没怎么在意。一直到98日,他每天都在校门口看到江为军的身影,不禁感到好奇。咋回事?校长天天早上一到校就在门口等孩子,这是啥规定?回家路上跟孩子聊了会,才知道学校没出“新规”,但出了“新约”:从这学期开始,“校长每天早晨站在校门前,和每一位进校师生问好。”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在校门口看到校长,有什么问题和建议也可以直接和校长说。“就算不聊,看到江校长站在这里,也觉得心里暖暖的。”孩子家长说。 

  秋学期伊始,四季园小学就推出了“爱的约定”。“新约”内容不多,共6条,除了校长“晨迎”,还有教师“课迎”,上课前,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走进教室的学生打招呼;“倾听”,教室后面放个建议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放进去;“坐谈”,每天和不同的学生谈心,让学生面对面坐着平等交流;“留影”,为每班学生拍照并张贴在教室,电子照片发给家长,给孩子们留下童年的记忆;“拥抱”,每天放学,一年级老师与每位学生拥抱道别。 

  这是一所身处老小区内的城区小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许多年轻的父母忙于生计,容易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注和呵护。6条约定,不那么“高大上”,却很“接地气”,虽然没贴在墙上,但很快走进了老师的心里。开学虽然才几天,孩子们却觉得幸福像山泉水一样,慢慢从看似单调的生活中融进心里,变得甜起来。“爱的约定”,以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将冰冷的师德规定变成了具体温暖的行动,从细微处体现对心灵的关爱,而这,也正是“幸福四季”寻梦的方向。 

  “暖心教育”,拣起童年的“五彩石” 

  开学几天了,学校附近几家文具店老板有点“抱怨”,今年的书皮不好卖。原来,刚开学,学校“四季娃参议院”就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发出倡议,拒绝有毒包书皮,倡导环保方式包书。一时间,大家纷纷选择废旧的牛皮纸、日历纸来包书。学校还把“学包书本”作为中、高年级“做百项自理事务课程”内容之一,在劳技课中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校还设立义务包书服务台,由高年级学生帮助家长不会包书的低年级学生完成,“1+1”成了新的校园风景。 

  而这,只是学校“暖心教育”的小片段。走进四季园小学,你会看到每间教室南面的窗玻璃中间位置都贴着一层窗膜。那是江为军在巡视校园过程中发现,下午的阳光会让不少临窗而坐的孩子觉得刺眼。“这是大事,长此下去,孩子的眼睛怎能吃得消,怎能专心上课?我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于是,大家立即行动:商讨办法、现场试验、联系厂家、加班贴膜……三天后,窗膜贴好了。 

  学校每间教室张贴着的《班级座位管理制度》有一条是:“让每位学生都有坐在每个位置的机会”。在班上,高个和矮个调换座位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前、后3桌之内轮换,眼睛近视或有疾的同学优先安排座位。类似这样“一切孩子均是平等的”的细节还有很多,学校正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爱的幸福,培养孩子纯然的胸怀。 

  “四季娃参议院”是学校学生“参政议政”的一个平台,孩子们可以和校长、管理团队对话,并提出了一个个颇具眼光和思考力的议案,做出了一件件令大人都感动、敬佩的事情。 

  1学校东南角有一块草坪,规定学生不得入内,学生原本就小的活动空间更小了在娃娃们不断讨论之后,原本学生“不得入内”的草坪,变成了可以自主耕耘的种植园。 

  2、为解决同学们缺少文具、在校外乱花钱等问题,参议院提出了创办“四季娃超市”的议案。目前,“四季娃超市”已完全由学生自己经营。 

  3、“学生在课桌、墙面上喜欢乱涂乱画。学校能不能提供专门让大家涂鸦的地方?”于是,学校专门开辟了涂鸦墙:一块墙壁、两个水桶、几支毛笔,这里成了孩子们课间最流连的地方。 

  在孩子的建议下,学校成立了“四季仁爱基金会”,由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来源“四季种植园”和红领巾超市的盈利。目前,基金会已向因病因灾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赠送爱心基金4笔。 

  从校长到老师,从“参议娃”到每一个孩子,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暖心教育”,让孩子们在童年里,拣拾到了一块块美丽的“五彩石”。而这,也让“爱的约定”有了温润的土壤。 

  “幸福四季”,快乐的不只是孩子。 

  在四季园小学,儿童需要赏识,教师同样也得到了赏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层面的赏识性制度。“首席学科教师”“首席班主任”“最佳社团辅导教师”“四季仁爱教师”“突出贡献教师”“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等教师评价激励制度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也让教师看到了希望:我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网站上“四季印象”“图说身边的人与事”等栏目,用一张张真实的照片和一段段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一个个发生在教师身上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即将退休的老校长微雨中清理落叶;刚入职的小老师细心照顾身体不适的小朋友,全然不顾被呕吐物污染的衣裙;家里有生病的孩子,却依然带着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去理发,只因这位老师前一天跟学生有那样一个承诺……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实现了校园内一种爱的感染和传递。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但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良师,而良师是学校,是教育,是社会的希望。”江为军说。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