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夏正保
“老师,你看我像不像小仙女?”“这个袖子好美、好长呀,真有意思!”……前不久,建湖县幼儿园开设的“江淮小戏苑”新购了一些戏服,孩子们穿上后,甩着袖子舞着动作,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戏服的长袖子来。老师告诉孩子们,长袖子的专业术语叫“水袖”。“可是袖子没有水,为什么叫水袖呢?”孩子的好奇追问,引发了一场《好玩的水袖》课程之旅。
在《好玩的水袖》课程中,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寻找“水袖”的名字起源。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在网上查找资料,有的走进社区咨询唱淮剧的爷爷奶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淮剧越来越感兴趣。到幼儿园后,他们在美工区用纸、笔设计脸谱,用毛线做胡须;在表演区用自制的道具装扮自己;在“小戏苑”,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很多幼儿观看。座位不够怎么办?孩子们想到“发售”门票,于是又对门票进行了一番设计……以上的活动,形成了《我会做胡子》《设计门票》等一系列《小小戏迷初长成》的“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作为一种以观察为前提的叙事性评价方式,它捕捉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是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建湖县幼儿园园长李东介绍道。近年来,该园坚持科研兴园,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2016年,该园《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心智倾向发展的实践探索》被确立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同时,该园还将“学习故事”与课程游戏化相渗透、融合,让课程、游戏更贴近幼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