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拟全面推广4大礼仪 引导未成年人学会成长

作者:石小磊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在仪式中学会成长、责任与感恩

江苏拟全面推广4大礼仪巩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养成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立了规矩如何去实现更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眼下,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说,家长对小孩更是宠爱有加,“公主病”“王子病”的孩子也比比皆是。在这个背景下,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教导孩子成为彬彬有礼的社会公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究竟该怎么开展?在培养孩子修身养性、文明礼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应当担负起怎样的责任?连日来不少老师、家长和专家参与我们的“文明礼仪大讨论”,而仪式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一致推崇。

4大礼仪检验和巩固规范养成

入学礼,古称“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人生四大礼的首次大礼,具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

时间:9月初;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

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精彩第一课,不求与传统的开笔礼“形似”,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家长参与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让儿童耳目一新的仪式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氛围中似懂非懂间感受热爱学习、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从懵懂幼童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10岁成长礼

10岁,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迈进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儿童成长的一大转折点,是人生的里程碑。十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拥有一份理想和责任。

时间:六一前后;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课,以体会成长快乐为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明确肩负的责任,并初步树立人生理想,进一步确立角色意识。

14岁青春礼

14岁是迈向青春的年龄,是少年步入青年的重要转折点,是成长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从法律上讲,14岁的少年也负有相对刑事责任。团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14岁集体生日活动。

时间:五四前后;对象:初一或初二学生

成才轨迹中的难忘瞬间。这一天,孩子将摘掉红领巾,告别童年时代;这一天,孩子唱着团歌,步入青春的大门。梦想、进取、创造、拼搏、感恩、责任、立志成为青春礼的主题词。

18岁成人礼

“冠者礼之始也。”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因此《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18岁,意味着孩子已成为社会公民,意味着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时间:五一前后;对象:高三学生

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通过直观、生动、鲜活、规范和有情感的仪式活动,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民族立事立功的壮志,为孩子过渡到“成人”角色营造社会期待、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形成终身难忘的教育效应。

瞬间感悟引领梦想与追求

一个10岁孩子眼中的成长礼

“回首往事,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懵懂入学……今天,我们十岁啦!现在,我们又将起航,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步入朝气蓬勃的少年时代。”今年六一前夕,参加完学校举办的十岁成长礼,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的徐思远同学久久沉浸在激动之中。成长礼上,所有三年级小朋友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们还共同栽下了愿望树,默默许下心愿, “通过十岁成长礼的洗礼,我会更加好好学习,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和教诲之情的,祝福并相信我吧!”徐思远在随后写下自己的这段感悟。

学校

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各种活动中

记者采访

“今年9月刚送孩子入小学,自从上了学,老师的话就是天大的,我们跟他说个什么,他会立即说,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80后妈妈李燕笑言,感觉孩子上学后懂规矩多了,老师教的东西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正如这位妈妈所说,学校是一个有着教育气息的地方,学校里有优秀的老师,他们是专业的,对学生们的教育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专家观点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德育主任张文宜老师拿出一本小学一年级入学手册给记者看,这本以图片为主的小册子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表述,以卡通和图片的形象画面,告诉孩子该怎么上学,怎么吃饭,怎么洗手,甚至包括家长送孩子来上学的行车路线等等,孩子可以一边对照图面一边自己学着做。张文宜认为,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深化。“学校是个特殊的场所,集中了最专业的教育力量,加上学生总是更信赖老师,通过校园内举行的一系列活动、课程、仪式,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一些观念。”

家庭

“微环境”影响孩子终身现实案例

4岁的豆豆在幼儿园里很得老师喜欢,表现都不错,每天中午自己吃饭,午睡醒来还自己穿衣服。可是,一回到家里,豆豆就不干了,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常常才吃几口就要去玩IPAD。爸爸妈妈打过骂过都没用,有时爷爷还会把IPAD拿来哄豆豆,等他玩过了再喂饭吃。

专家观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最近在他的博客里专门探讨了相关问题,他提出“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孙云晓认为“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同样的教育制度下,孩子的成长方式不同,家庭“微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越小,“微环境”的重要性就越大。他以自己坚持了42年的写日记习惯为例,表示正是这样的习惯帮助他成为一个“多产”的作者。并强调“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每年的4月,南通中学高三学生都将接受一场特殊的洗礼——成人礼。在这一天,每位同学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宪法》单行本及《成人贺卡》。现场观礼的父母与即将成年的孩子一起,父母为子女们佩戴成人纪念的丝巾,同学们也会把准备好的一封封家书亲手递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大声诵读出他们的成年与担当。

南通中学党委书记朱全中告诉记者,在南通中学,为年届十八岁的学生办一次盛大的“成人礼”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从早期开始,南通中学的成人礼就是与学生平时社会责任的培养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活动,在学生人生的转折点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和家长都很欢迎。

通过庄重的仪式,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

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出把力

街头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似乎根深蒂固,而且在斑马线上,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手一起闯红灯,记者昨日就在位于南京市莫愁路的省中医院后门口见到,短短1分钟内,连续有五六个带着孩子的家长从这里闯红灯而过。

专家观点

南通大学教育学院徐志刚老师认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深刻。就拿闯红灯来说,很多小学生是非常遵守规范的,可是他们大一点之后有的就会向大人学习,不遵守规范了。实际上,大的环境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环境构成的,希望成年人都能先从自己身边的小圈子做起,给未成年人做好文明礼仪的示范。

编后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进入现代信息社会,文明礼仪更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则是培养新一代江苏人、促进江苏“人的现代化”的起点和重要一环。

文明礼仪养成始于教化,贵在实践,成于规范。连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的“文明礼仪大讨论”,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礼仪规范建议稿8个方面、4大礼仪的细致条款,专家、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想法。近期,省文明办还将继续收集社会各界对于规范的好建议、金点子,并在结合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推广。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