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沈大雷)严格五年制高职学校及专业设置审批,对办学条件不好、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和专业实行“黄牌警告”直至停止招生处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坚持“手脑并重”,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全面推行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有一次连续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11月3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在盐城市东台市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获悉,我省将采取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实验区建设再添新动力。
据介绍,自2011年启动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以来,省政府两次召开推进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19个实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时间已经过半,为了在未来两年完成既定创建目标,我省将进一步加快实验区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把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同时,坚持就业导向,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省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坚持“手脑并重”,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并加快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而在职业教育投入上,我省将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2014年实现生均拨款制度在实验区范围内的全覆盖。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