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中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作者:张志龙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新华网

如果不是满口的“种粮经济学”,你很难将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和穿着皮大衣、靴子,一身时髦打扮的种粮大户王翠芬联系到一起。

今年46岁的王翠芬是中国东部农业大省山东高密人,加上流转其他农户的土地,共种了2000多亩小麦和玉米。这个面积是她周边农民一般种2、3亩地的上千倍。

“同样是农民,我跟父辈们一样的是对土地的感情,不一样的是我将农民看成是一种职业,是毕生的事业。”经常到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农业技术的王翠芬说。

王翠芬的出现并非偶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正经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多地农业劳动力中超过50岁的已过半数,青壮年农民数量急剧减少,仅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留村或回村务农。

更令人担忧的是,“老人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难以推广。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依然习惯沿用传统生产方式和手段从事农业生产。

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表示,耕地面积不变,让日益减少的农业人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让“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为特征的职业农民经营农业。

近日中国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谁来种地”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职业农民意味着农民和律师、医生是一样的,是一种职业。他们拥有各种生产资料,具备专业知识并善于学习,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农业。

事实上,中国国家层面的培育在一切些地方已经启动。以“阳光工程”为代表,中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去年8月农业部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工作,提出力争在3年内选择100个试点县,每个县根据农业产业分布选择2-3个主导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朱启臻表示,为了促进职业农民的成长,迫切需要给予这个职业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以及系统的学习培训。同时,可以借鉴英法等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颁布专门法规,设立特定机构,制订详细计划确保教育与培训工作,建立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培训三部分组成农业教育体系。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