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纪念英烈应列入国民教育

作者:顾德宁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新华日报》

本报前天刊发的零点快评《祭扫烈士墓传统不能丢》,引起不少读者和网友共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认为:“凡是为了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烈,我们都应该纪念。纪念英烈,是为了凝聚社会正义,纪念英烈应成为国民教育。”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英烈凝聚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闪耀着人性神圣的光芒,是我们前行和思考的向导和力量,我们理应倍加珍惜和爱护。不仅我们,多数国家都如此。在俄罗斯,莫斯科人的婚礼很简朴,但新人一定要去无名英雄墓、卫国战争纪念碑献花和合影,还要读碑上的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以表达对英烈的感恩之心。每到一个纪念日,美国人就排着队,自发去缅怀他们的英烈,因为平时他们就有这种国民教育,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看看好莱坞大片,就知道美国人是如何将纪念英烈列入国民教育的。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论圣雄甘地:“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孩子是否也会“极少有人相信”,在过去的时代里,真有这样一大批血肉之躯曾经在这块土地匆匆走过,为了社会、民族和国家更美好、更公平和更人道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现在,如果不多说,如果说不好,如果不再缅怀,如果不列入国民教育,随着岁月流逝,失去缅怀和感恩,淡忘以至于遗忘,也不是不可能。这种国民教育应从孩子开始,贯穿一生。形式也可多样,如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就是接受一种国民教育。

将纪念英烈列入国民教育,在当下不仅有重要现实意义,还有急迫性。正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琏瑰说:“这种精神必须得到传承,若失去了这种传承,中国的GDP哪怕再大,也只不过是一个一身肥肉的胖子,不会获得世界的尊重,最终也守不住自己的财富。”

还有,当下,玷污或弱化英烈的负能量也不小。比如,春晚上唱唱“英雄赞歌”,也遭到吐槽毒舌。这类思想混乱和危害不容忽视。我们的文化宽容多元。但对支撑我们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和文化的讥讽,已不再是幽默了。用庸俗的“找乐子”玷污我们心中英雄和神圣事业之风不可长。很少有民族不尊重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捐躯的烈士。将纪念英烈列入国民教育,可有力抵御这些噪音喧嚣。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