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睿)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看来,现实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面对严峻形势,南京各高校想出了自己的应对办法。针对于此,南京大学“第二课程”调研团队走访于高校之间,旁听课程,采访同学,有了新发现:创业就业课程作为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有了新改革。
做测试,玩游戏
来自台湾的陈同学在南京理工大学接受采访时说:“之前我在台湾做过职业测试,来这边上课做了差不多的。”
为了使每个学生确切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趋向,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开设创业就业课程的第一堂便给学生们做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试。
“这样会更科学吧,毕竟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也算提供了一个参考”,南理的李同学这样说。
在南京大学,老师甚至让同学们现场模拟面试场景,“这样的演练比讲空话好多了”,课上的张同学在上台演练过后这样说,他在台上掩饰的是面试官,称感觉“很过瘾”。
分组作业,采访视频两头抓
在南航,由管永星老师所任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们走出去,采访已就业的学长学姐、老师或者相关企业负责人,记录小组采访过程,录制视频作出报告。
“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让我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有了第一次录视频的经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王同学这样讲道,“班里有同学采访到了中国航天组的人,我觉得很厉害,他讲的也很让我开眼界”。
希望进企业,不要闭卷考
虽然各大高校在此类课程的开设上出现了新气象,但受传统因素影响,还有不少课程被同学们公认为“老师念大纲,同学玩手机”的水课。
在被问到对课程的期待的时候,南大的徐同学回答:“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同学们走进企业实地参观,切身感受就业创业企业文化。”
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正如南大龚同学口中的“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这一句话应该说这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想从创就业课程中学到真知识,高校也想向社会输送更多人才精英,“神课”的出现无疑是一大推动力。
由南京大学团委立项组织的南大第二课程暑期调研团队,不仅发现了众多“神课”,而且了解到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意见。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大学生就业前途与企业对接的关系,团队正在继续调研中。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