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十个教师节里,我省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祝福辛勤的园丁节日快乐,同时充分展示“好老师”的生动形象。这些活动不但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同时也强化了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报记者特意采撷一组“分镜头”,与读者共享。
献礼第三十个教师节
本报记者 江娇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制作贺卡送老师
苏州:以微电影献礼教师节
为献礼第三十个教师节,苏州市特别制作教育形象微电影《追梦》,并于9月10日教师节起在各大视频网站展播。
《追梦》讲述了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男主人公周苏育,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故事。整部电影由两条线索贯穿。主线是苏州青年男教师周苏育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天,通过iPad教学、游泳课、参观文庙、家访等场景,全方位呈现苏州在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展现苏州教师群体朝气蓬勃、和蔼可亲的形象。副线则是回到20年前男主人公周苏育上学的时候,揭示他走上从教之路的原因,并通过对比突出苏州教育硬件、软件在20年间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后,两条线索在20年后的一场同学聚会上交汇,20年前怀揣梦想的学生们如今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以周苏育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则一如既往地怀揣着“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培养人才。
东海县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鲜花”送老师
南京玄武:一张照片里的故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9月9日下午,从南京市玄武区政府的会议室里传出了阵阵动听的歌声。这里正在召开第三十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在浓浓的教师节氛围中,该区180余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了表彰。
活动中,大屏幕上展出的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中,老师和孩子们黝黑的面孔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若不是主持人介绍,大家怎么也不敢相信,照片上的两位老师竟是玄武区人民中学的王鹏和陈平。原来,王鹏和陈平一直以来都热衷于骑行做公益。2012年夏天,他们利用假期,从南京出发,骑行10多天,行程约811公里,成功抵达青海玉树,并向当地多所学校捐赠了物资。照片上两位教师灿烂的笑脸及其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喜悦,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大家丝毫看不出他们曾经遭遇的体力衰竭、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
“有很多人质疑:‘就凭你们俩微薄的力量,真的能改变孩子们的现状吗?’但我觉得,只要能帮助或影响一个人,我们就没有白做!”活动现场,王鹏动情地说。
扬州江都:四代相传的“教育梦”
在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世元村,有一对全国唯一的同龄百岁教师夫妻——袁玉峰、郭慧娟,今年两人均已103岁高龄。更让人钦佩的是,从晚清开始,这个家族便代代相传,祖孙四代共走出了5位教师,被当地人称为“教师世家”。
袁玉峰的父亲袁守珍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由于博学多才,北京大学曾邀请他前去当教授,可为了乡邻子孙的教育,他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留在了家乡。父亲钟情教育、淡泊名利的品性在袁玉峰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36年,对于刚刚从扬州国学专科学校毕业的袁玉峰来说,要在大城市找个体面的工作很容易,但他思考再三,决定“返乡兴教”。尽管那个年代时局动荡、战火纷飞,要在偏僻的乡村白手办学非常困难,但袁玉峰从不气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吴桥进化小学、小袁小学、大袁小学先后落成办学,家乡的孩子们也渐渐脱离了愚昧,开始接受新知识。
如今,尽管自己已经离开教师岗位近50年,但令袁玉峰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孙女、孙女婿都先后踏上了教师岗位,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祖辈辈相传的“教育梦”延续了下去。“现在条件好了,就更要认真教书,不要辜负父辈的期望,不能辜负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在今年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袁玉峰的儿子袁一平这样告诫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盱眙县希望小学开展教师趣味运动会庆祝教师节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首个师德公约诞生
“我们是大学教师,我们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我们重视每一堂课;我们关怀每位学生……”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江苏科技大学正式推出了全国高校首个《师德公约》,2000名教师庄严立下约定——“让教育更纯粹更真诚,更好地影响未来有影响力的人”。
从草拟到最终出炉,这165字的《师德公约》历经了一年多时间。学校召开了20余场座谈会,印发了2000份教师行为规范调查问卷,还开展了全校师德公约大讨论。在此过程中,有教师提出学校近年来教师典型频出,没必要推出一纸“约定”,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制定《师德公约》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对此,该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师德公约》的制定不仅能提醒教师未雨绸缪,更勾画出了“大多数教师都做得到的师德”,给教师提出了高层次、理想化的追求。
不仅如此,该校还配套制定了实施办法,加强了公约的操作性,将“倡导性条款”和“禁令性条款”结合,变他律为自律,一方面给予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提醒,另一方面以契约形式督促教师恪守“红线”。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用创意画献礼教师节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节劲吹“节俭风”
“我想和体育学院的张萌老师来张‘最萌身高差’合照,并作为教师节礼物献给老师。”9月4日,在淮阴师范学院的官方微博上,一名叫“@Rachell嘉”的学生晒出了自己的心愿,帖子一出,引来了不少网友顶贴和点赞。
和“@Rachell嘉”一样,在9月10日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淮阴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早早地就开始计划着如何在教师节当天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亲手制作简易贺卡,通过QQ、微博、微信向老师送去电子祝福,在网络上大力宣传该校孙智宏、施军等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榜样凝聚师德力量……和往年的鲜花、蛋糕等教师节礼物不同,今年学生们自发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节俭风”,将最真诚的心意作为送给老师们的节日礼物。
而对于这样的节日礼物,教师们究竟是怎么看的呢?在采访中,不少教师也向记者坦言,实际上,自己并不希望收到实物礼品,收到学生的祝福反而会感到更加开心和幸福。
(摄影:张开虎 李允敏 郭亮 汤毅 朱政 时娟)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