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澳大利亚小使者为中国文化点“赞”

作者:沈大雷 尤翔霄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体验民乐演奏、打乒乓球、学中文……最近,在南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澳大利亚少年杰克,每天都生活在新奇的体验中。最让他激动的是,在中国大厨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做松鼠鱼和鱼香肉丝2道中国菜,“真是太美味了,希望回去能做给爸爸妈妈尝尝。”

杰克之所以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中国,还得从7个月前说起。为促进中澳两国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发展环境的能力,今年2月,省教育厅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及早期儿童发展部签署了青少年交流项目合作备忘录。今年暑假,由维州5所学校的38名学生、4名带队老师和1名教育官员组成的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为期6周的渗透性汉语学习交流。杰克就是这个访问团中的一员。

刚刚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作为“东道主”的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师生们就热情地接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由于抵达南京时正值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苏教国际便为他们精心安排了一周的青奥文化体验活动。“内德是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学长,能看到他,我太激动了!”在男子花样击剑赛馆,眼尖的凯利一眼认出了澳大利亚青年运动员内德·菲茨杰拉德。每当内德上场,小使者们便挥舞着国旗,不停地为他加油。看着奥运盛会用过的火炬、运动员们穿过的“战服”“战靴”,听着奥运冠军的金牌故事,大家兴奋不已。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可以试一试吗?”在南京工艺美术大楼,小男孩汤姆被大厅内的巨大木质结构机器——云锦织造机所吸引,听工作人员介绍了云锦的制作工艺后,他跃跃欲试。在木机工人的指导下,汤姆如愿开始了穿梭子的尝试,“看工人们做起来容易,其实比想象中难多了,这项工艺真是太棒了!”做竹雕、剪窗花、画京剧脸谱……每一项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都让孩子们连连感叹“太神奇了”。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让这群来自西方的小使者体味到了无与伦比的东方魅力,而令他们感到最为珍贵的是,他们交到了热情、友好的中国朋友。

在同一片蓝天下,两国青少年尽情地聊着、笑着,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随着音乐响起,他们高举着麦克风,共同挥舞双手唱起歌曲《天下一家》。虽然有着不同颜色的眼睛与皮肤,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青春与活力、梦想与激情!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