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教师: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吕玉婷 陈森青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吕玉婷 特约记者 陈森青

“朱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国庆节我当旗手了。”前几天,扬州大学教师朱丽娟收到一封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婷玉的来信。王婷玉是朱丽娟今年暑假到贵州支教时认识的,之后她俩便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支教”对于朱丽娟来说并不陌生,自从她走上教师岗位后,就加入了扬大的“萤火虫”志愿团。于是,每年暑假的支教行就成为了她的“规定动作”,这一做就是5年。

“中小学教师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教师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巡回支教、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儿童安全知识宣讲、城市教师对口帮扶农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校教师可在知识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宣传、政策咨询、专业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服务下乡进社区、科技成果惠民生、专业对口支援交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和政策建议、扶危济困、应急救援、重大活动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10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鼓励教师成为注册志愿者,发挥教师志愿服务的示范效应和育人功能。根据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还要建立教师志愿服务“绩分银行”,对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证和登记,有关表现将在教师考核评价中予以参考。

其实,最近几年,我省各地就有不少中小学、高校的教师一直默默进行着教育志愿服务。镇江市启动了名师志愿导学活动,组建教师导学团为广大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不仅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助学服务、各学科趣味学习、各学段衔接辅导等服务,还每年无偿帮扶薄弱地区的新教师和农村教师;扬州市建立的中小学生社区辅导站,每年辅导学生2万余人次,自建立以来,7年已累计免费辅导学生10余万人次;苏州的“苏老师”热线与南京的“陶老师”工作站,每天为未成年人提供热线咨询服务,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

“从2010年起,姜堰区就致力于打造教育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教师公益活动。”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告诉记者,除了社区教育服务,在该区各中小学,教师们纷纷主动报名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让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青年教师们带头捐款,扶危济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公益进校园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孩子实现“微梦想”。“教育部这一次出台指导意见对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证和登记,让我们更有底气继续做好教师志愿服务。”林忠玲认为,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教师的师德建设非常有意义,虽然它不是一项硬性规定,但能激励教师将志愿行动内化为一种自觉,“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形象,也让教师的内心能得到净化和洗礼”。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