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扫描

作者:吕玉婷 陈宇豪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创新服务生活 智慧领航青春

——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扫描

■本报记者 吕玉婷 陈宇豪

能自动调节近视度数的眼镜夹片、能实时无线监测的语音播报输液器、能自动杀菌除臭并主动提醒回收的智能垃圾桶……11月1日至2日,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上,来自102所高校的269个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专家学者和学校师生的目光。

自2007年以来,我省投入经费7616.9万元,实施了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6102项,覆盖了全省所有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力争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为我省大学生展现聪明才智和创新创业风采提供了圆梦平台。

凝智慧,解社会难题

“1号输液瓶即将输液结束,请及时更换!”在徐州工程学院的展台上,该校学生苗永康向记者演示了由他和同学一起研发的实时无线监测恒温语音播报输液装置:只要设定输液瓶中药液的容量,该输液装置就能根据药液的滴速计算出输液结束的时间,并提前向医护人员的手机发出提醒短信。“医院每天输液的人非常多,医护人员需要投入很大的看护精力。”苗永康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输液装置,能对输液速度和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滴速过快时,监测器会进行语音报警;当冬天药液温度过低时,还能自动加热,并保持恒温,“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输液给病人手臂造成的酸痛麻木感。”

这个特殊的输液装置为护士减轻了看护压力,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何光亮等学生研发的节能汽车,既为“有车一族”解决了“开车贵”的难题,又为社会环保事业出了一份力。加满1升油可以跑250多公里,这辆车造价竟然不到2万元,其外形虽有待改进,但其百公里耗油量仅为0.4升。何光亮说,未来他们将继续研究改进,争取尽快投入市场,“希望我们的车能早日成为人们节能环保的新型代步工具。”

接地气,惠百姓民生

在生活中,不少人经常将物品随手一放,可需要时翻箱倒柜也找不着。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四学生祖洋洋和同伴一起研发的语音识别物品定位系统,可为“马大哈”们解决了不少麻烦。“把我们研制的信号接收模块安在小件物品上,再在电脑上装一个定位系统,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物品了。”祖洋洋说着,向记者演示了起来。“钥匙。”话音刚落,一旁钥匙的信号接收模块便“哔哔哔”地发出了响声。他告诉记者,该系统若投入量产,零售价只要5元,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中也可以使用。“今后,我们打算把信号接收模块做成钥匙扣大小,把定位系统制作成APP安装在手机上,这样使用起来就更便利了。”

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做大文章的,可不只有祖洋洋。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冯康及其团队研制的实用新型多功能眼镜夹片,为广大“眼镜族”找到了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出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戴了眼镜,可度数仍然升得很快?”冯康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名300度的近视患者,看远方需要300度的眼镜来调节,但看近处时,如果仍用300度眼镜来调节,就会增加眼睛负担,造成度数加深。因此,结合双光镜片的设计原理,他们研制出了夹在眼镜上的多功能眼镜夹片,通过添加正镜片来降低近视镜片的度数,有效减缓度数加深。

记者发现,“接地气”是本次展会上绝大多数参展项目的共同特点,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聚焦于前沿技术,更注重实用效益。正如一名参展项目的研发人说的那样:“创新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

肯实干,创精彩青春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云曙先虽然还只是个大四学生,但凭借着多项创新成果,由他个人注册成立的南京云思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稳步运营了一年。作为该公司的总经理,云曙先把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智能垃圾桶带到了本次展会的现场。

在云曙先的演示下,大家惊讶地发现,这款垃圾桶不仅能实现自动压缩垃圾、杀菌除臭等功能,当人靠近时,垃圾桶会自动提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存放位置;当桶内的感应探头监测到烟雾或高温时,垃圾桶就自动向管理员的手机发出火警提示;而当垃圾快要装满时,它还会提示保洁员“尽快前来收取”。目前,这款智能垃圾桶已经开始量产,并与重庆市政服务系统、北京泰迪、上海Aoto集团以及南京多家单位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大四学生季宇峰、乔焱两人研发的带语音识别功能的Android手机控制家电系统,虽然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但两位研发者已经开始与家装公司尝试进行合作。“目前,百度、小米等公司都在研发这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但基本都是以短信形式发出控制指令,而我们这套系统将语音控制和GSM短信控制相结合,为不会或不便于汉字输入的人群也提供了便利,更加具有优势。”

显然,季宇峰对自己的创新成果满怀信心,而这也激发了他创业的热情,“我想自己创业,研制出更多自动化的产品,真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目前,季宇峰已与苏州一家研发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他想在就业中积累对市场的认识,积蓄未来创业的能量。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