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南京小升初生源战悄然打响。几所知名初中7日才在网站挂出信息开始收集学生材料,8日一早就涌来了大批家长。
上午9点,在南京中华中学一间接待室里,两位招生老师正忙得团团转。每个家长带来的资料袋内,各种证书少则10余张、多则五六十张,涵盖语数外、美术舞蹈等各领域。家长魏其松无奈地告诉记者,为了冲刺名校,孩子小学阶段几乎所有双休和假日都给占用,报的培训班一个又一个、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学校方面则表示,先看校内成绩和各种奖励,别的先放一边。“各种兴趣比赛太多,含金量缩水。”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中华中学今年320个招生名额,择校生只收40个,其余全拿出来参加摇号,学校在材料审核上肯定比往年严格,“在校期间四五年级是不是全优、有没有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三好学生,这些是硬杠杠,校外的证书只能作为参考。”
记者来到该市另一所初中名校,以家长身份进行咨询,得知学校招生简章都说“不做硬性要求”,可获奖证书仍是隐形门槛。“虽然这些证书多少有些水分,但有肯定比没有好。”一位招生老师坦陈,学校方面希望通过奥数和校外补习班获奖证书好中选优,有些培训机构的“五星学员”奖状还比较获得认可,以后分班时也有帮助,优秀学生可以直接签约今后上本校高中。
目前,南京小升初政策还未正式公布,学校招生工作尚处于收材料阶段,生源争夺已如此激烈。教育主管部门年年重申规定,学校不得以社会办学机构的竞赛获奖证书作为小升初录取依据,但依旧难改“奥数难禁、证书满天飞”的局面。有教育专家感叹,“小升初”这个原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正常升学行为,由于高考压力层层传导、校际差异过大,持续催化家庭、孩子之间的大比拼。
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