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教育时评】爱才,还须“取之有道”

作者:张枫逸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为抢夺优秀生源,在官方微博上公开“掐架”,相互指责对方争抢优质生源,引来围观。

优质生源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校爱才,还须“取之有道”。从北大清华微博掐架透露的信息来看,两校抢生源已然有突破底线之嫌:首先是花钱“买”生源,其次是承诺录取。事实上,高校提前向考生承诺录取不符合相关程序,也是教育部门不允许的。

抢生源现象在国外高校同样存在,但人家是靠实力说话。在美国,高校会邀请学生和家长参加“开放日”,通过展示学校最有特色的一面,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有所了解并产生好感。中外两相对照,差距可见一斑。

高校“招生大战”缘何而起?一所名校的招生负责人无奈地说:“如今的学校评价体系如此单一,哪个学校的招生分数线高,就说明哪所学校好。所以才会为了高分生源而拼得你死我活。”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指望学校不搞“生源大战”,放弃自己的利益是不现实的。让教育回归本质,就得切断利益的链条,让学校回到竞争有序的状态,把功夫下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上。高等教育,应力避功利主义和浮躁之气,在重视招生政策的“外在优势”的同时,更注重高校内涵建设的“内功修炼”。

时下,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把目标定位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想跻身国际一流大学,不妨先从学习国外高校招生手段做起。高校爱才,应“取之有道”。这既是对考生权益和录取制度的尊重,也是大学精神的应然体现。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