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教育部:建议家长不做“虎妈狼爸”

作者:董鲁皖龙 柴葳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建议家长不做“虎妈狼爸”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教育部今天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意见》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广大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发展,《意见》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指导: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

《意见》强调,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活动覆盖面。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附】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让家庭教育成为家校双方的“必修课”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柴葳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 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育部制定了《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校的沟通配合不够,导致家庭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也亟待改进。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还不高,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问题导致在育人方面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切实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是让每个学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

问:《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对家长提出什么要求?

答: 《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一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特征,把握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规律性,明确各个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三是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问:《意见》对各地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 一是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三是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

四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问:《意见》如何推动社会支持家庭教育工作?

答: 《意见》就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了3点意见:一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二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问:《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文件落实。各地教育部门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

二是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专业水平。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教育部门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教育部将遴选确定部分地区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部分学校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