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海门:呈艺术之美 塑绚丽人生(图)

作者:南北 瑾瑜 江伟明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南北 本报通讯员 瑾瑜 江伟明

10月中下旬,海门市第十届新教育校园艺术节活动在该市30所初中全面展开。孩子们用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激昂的朗诵、娴熟的演奏,展示出不一样的艺术精彩。

研发“四个一百”卓越艺术课程(百首名曲、百幅名画、百部影视、百个儿童剧),整体提升学生艺术品位;送艺下乡、启动微课、名师工作室论坛,铸造完备师资队伍;每年举办艺术节、合唱节、书画展、儿童剧展演,让每个学生拥有展示平台。近年来,海门市通过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推进区域艺术教育发展。

卓越课程,唤醒审美意识

“为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得那么长?”“这幅作品表现了汴梁城外到城内的所有景象,浩浩荡荡,洋洋千里,用长卷来表现,这就是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这样的讨论,来自于海门市东洲中学初二(1)班的美术课堂。谈起学生为何会有如此特别的审美视角时,该校副校长陈铁梅毫不犹豫地抛出4个字——“课程塑造”。

2004年,陈铁梅在东洲中学举办班级名画展,学生们查阅资料、追问老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轰轰烈烈的美术评论风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人,他们对绘画作品的解读超越我们的想象。作为教师,我更加坚定了要为孩子们创设美术鉴赏课的决心。”10年过去了,陈铁梅利用“审美人生工作室”这个平台,带领海门15位顶尖美术教师,对中外名画进行筛选、整理、统整,开发出覆盖海门小学至初中的百幅名画赏析课程。从大师作品的独幅欣赏到对一个名家的全方位解读,再上升至一个流派甚至是中外美术文化的对比与辨析,陈铁梅将这样的课程实施路径称为“树形”结构。

在陈铁梅的带领下,海门许多美术教师还构建起博物馆课堂,用一只U盘让“巡回画展”成为现实。“通过实施这些课程,孩子们的‘眼睛’被叫醒了,他们的审美敏悟力和创造能力也渐渐丰富起来。”陈铁梅如是说。

在海门,不单单只有陈铁梅及其团队的“审美人生教育”及百幅名画课程大放异彩,音乐、电影、童话剧等艺术领域都有名师带队并拥有卓越的课程体系。据海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杨川美介绍,2013年她领衔“杨川美本真音乐工作室”对海门的1230名中小学生进行现行音乐课程问卷调查,结果很不乐观,仅三年级就有60%的孩子不喜欢教材中所提供的歌曲和乐曲。那么,什么才是孩子真正乐于倾听和演唱的?杨川美及其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研发了百首名曲课程,《聪明的一休》《小龙人》《黑猫警长》等动画片主题曲走进了音乐课堂。除此之外,每年合唱节上由各音乐学院的专家们改编过的“高大上”的经典曲目也被教师们整理出来,纳入到百首名曲的课程中,大大提升了课程品位。

海门师范附属小学开发出名为《月光下的长笛》系列童话剧本,内含36部童话剧,其中很多都由学生选编。“大眼睛”百部影视赏析课程遴选各类电影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表演、配音、剧本创编。除了这些,读写绘课程、口头作文课程等也深受师生欢迎。

多管齐下,铸造完备师资

“乡村学校太缺少艺术教师了,虽然我在城市学校任教,但我想为乡村的艺术教育做些什么。”两年前,海门实验小学音乐教师王娟主动请缨去集团内的海门市东灶港小学支教。该校位于海门东北角最偏远的乡镇,王娟从家到学校单程就有55公里。“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蓬勃向上的艺术生命,我很高兴,也很自豪。”王娟说。

据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介绍,海门现有12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除了集团内部的城区学校教师去乡村学校支教以外,许多艺术教师骨干还采用走教方式,即每学期划出一部分时间去乡下巡回开设高品质的艺术课并辅导艺术社团。杨川美告诉记者,其实送艺下乡在海门已开展了10多年,以前是每所直属小学包干一个片区,每星期走教一次,帮农村学校师生排集体舞、练合唱,如今的走教虽在集团内部实施,形式变了,但精神内核没有变。为了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如今凡是支教走教的教师每月都能领到“交通补贴”。

教师流动为海门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它的吹拂下,乡村大地上也开满了绚丽的艺术之花。“以前,别说在全市拿奖了,就是在集团内评比,东灶港小学合唱团也常常是尾巴。”该校校长张莉激动地说,“有了王娟的指导,学校合唱团成了集团第一并连续两年在海门市小学生艺术节上斩获桂冠!”

除了利用教师流动解决艺术教师短缺的问题,海门还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艺术人才资源,请他们担任学校的艺术教师,走进课堂、走进课程。此外,这些社会师资在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通过“结对子”和“师带徒”等形式,指导和培养一批艺术教师。如地方性的民歌课程,只要是民歌唱得好的歌手,都可以进入学校的“艺术教师库”。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工作室等组织机构,只有一个艺术教师或没有艺术教师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暑期选派教师进入这些工作室进行职后的艺术专业定向进修,形成“一专多能”型教师。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艺术师资问题,海门市还加快了艺术微课程建设。“每节微课只有5-8分钟,由全市遴选的名师执教,农村教师通过简单的播放即可带领学生学习。”杨川美如是说。

搭建平台,推动人人参与

“含羞草”“丑小鸭”“九色鹿”……这些拥有美丽名字的儿童剧团,正在海门师范附属小学展叶开花。“在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要加入一个剧团。”谈及学校的儿童剧,该校教师陈凤向记者娓娓道来。她介绍道,海师附小从班级、年级到学校,从学生、教师到家长,都卷入到了童话剧的世界。一个班级可能有好几个剧团,每个剧团都拥有自己的编剧、总导演、剧务、家长导演……双休日还有临时家庭排练场。孩子们从班级展演、年级展演、学校童话节一路走来,走进省市艺术节的大舞台,甚至走向全国。“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孩子们搭台,让童话剧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行政搭台,孩子唱戏,已经成为海门艺术教育的新常态。迄今为止,海门市中小学生新教育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许新海说,从班级、年级、学校、集团到全市,层层发动,全面铺开,就是要让“艺术节成为每个孩子的盛会,而不只是属于一些艺术尖子”。

艺术节之外,从2011年开始,海门每年都要举办合唱节。“这门综合性的艺术能培养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杨川美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在海门的许多学校,赏析百幅名画、阅读百部儿童文学、欣赏百部电影等课程都正常开设,让每个孩子“参加一个合唱队,一年至少跳一支集体舞,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以上的艺术社团”已经成为现实。

“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一种独特类型,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则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许新海说,“我们要在‘成人之美’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继续前行。”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