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推行实验室、专用教室全天向学生开放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沈大雷 通讯员顾佳怡)全国基础教育装备工作会议11月30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一个时期以来基础教育装备工作,深入分析了面向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形势,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装备工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配备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方式不断改进,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着重建设配备轻管理应用,部分地区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
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配备工作。健全装备标准,完善教育装备分类标准、配备标准、质量标准,鼓励各地健全本地标准。加强设施建设,统筹中央和地方与教育装备相关的资金和项目,科学配置装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需要。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区域内教育装备集中采购工作体系与机制、技术规范和专业规程,确保采购质量。构建质量体系,建立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学校的科学实验和论证机制,建设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推动全面应用。服务教育教学,推动教育装备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推行实验室、专用教室全天向学生开放。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应用技能培训,开展教育装备应用与学科教学教研活动,推动实验管理、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教育装备经常地、全面地用起来,宁肯用坏、不能放坏。四是增强创新能力。全方位推动基础教育装备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社会联动,引导各方重视装备工作,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品质量、生产采购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开放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装备工作,推动教育装备对外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