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学前周刊》年终回顾:谁把你的明媚尽收眼底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2015年,中国学前教育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期。

  这一年,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步上征程,《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印发,“给孩子适宜的爱”育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一年,围绕着二期行动计划等中心工作,学前教育周刊解读最新政策、分析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地方改革探索经验,探索科学保教之路,力争汇聚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力量,为读者提供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

  值此岁末,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回顾部分精彩报道。

  【关键词】 

  点击二期行动计划 

  点题:去年11月3日,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此后各地陆续进入了二期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阶段。

  访谈1:抓“二期”落实全在“机制”二字——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2015年3月16日)

  聚焦二期行动计划提出的“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和提高质量”四大重点任务,不难发现,健全机制是一项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确保学前教育依循规律、科学发展的工作,是旨在当前、面向长远的任务。

  访谈2:新增财政经费“肥”施何处——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2015年3月29日)

  在二期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现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应突破“唯公办、城市为主”的发展思路。基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和目标,可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明确为基础性投入、激励性投入、倾斜性投入三部分。

  访谈3:7.5%的增量从哪里来?——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长郭福昌(2015年5月10日)

  只有在扩大“增量”做大“蛋糕”中提高入园率,才能实现二期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一方面要珍惜“存量”,办好每一所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幼儿园;另一方面要扩大“增量”,在“增量”中提高入园率,才有利于方便群众就近入园。

  建言1:学前成本“三肩挑”:挑得起走得远(2015年4月5日)

  当前,各地关于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设计,存在三个明显误区,即以“统一的成本分担机制”代替“有差别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区县政府成本分担机制”代替“多级政府成本分担机制”、以“局域成本分担机制”代替“全域成本分担机制”。

  建言2:确保公益普惠,政府要求新求变(2015年5月3日)

  怎样确保以公益普惠思维发展学前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发展意识,涉及在学前教育办园体制、经费投入体制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如何找出有效的改革路径。

  探索1:小区配套园:惠民不打折(2015年4月19日)

  清理小区配套园,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事前控制、跟踪督查整改等措施,切实保障和服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探索2:给非在编幼师一个幸福的理由(2015年6月14日)

  深圳规定,凡在深圳幼儿园连续从教3年以上的保教人员,根据从教年限将可获得每人每月300至1000元不等的津贴。绍兴市越城区实施“政策引人,待遇留人,机制励人”的扶持措施。专家认为,生均财政拨款是实现同工同酬根本之策。

  探索3:给民办园一个选择普惠的支点(2015年7月19日)

  宁波对普惠性民办园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以中央、市级财政为引导,县(市)区财政为主的普惠性民办园经费投入机制。专家认为,各地政府在设计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时,要有长期思路、长效机制,不能把扶持政策当成临时救急的良药。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前瞻 

  点题: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是要解决体制问题,而体制的核心是确认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的地位问题,进而确定对学前教育有重大影响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前瞻1:有好机制才有长久之计(2015年9月6日)

  扩大资源、调整结构和提升质量都是学前教育体制应有的功能,如何使这些功能得以发挥,关键在于建立平衡预警机制、协调问责机制、完善与调控机制。

  前瞻2:以改革创新思维突破幼师待遇瓶颈(2015年9月13日)

  如何破解幼儿教师待遇问题,从政府层面来看,关键是要细抓政策落实,勇于改革创新,着眼系统设计,建立并完善机制。

  前瞻3: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不能回避三问(2015年10月11日)

  在设计扶持政策时,有三个基本问题不容回避:普惠性民办园核心属性是什么?政府扶持的政策底线在哪里?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有哪些?

  前瞻4:摆脱“非公非民”尴尬需要制度创新(2015年10月18日)

  集体性质幼儿园“非公非民”的模糊性质带来经费短缺之困,现有人事管理体制无法满足教师补充之需。当前,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突破现有体制障碍,为集体性质幼儿园创设发展条件。

  前瞻5:政府应扮演好“质量协调人”角色(2015年10月25日)

  当“质量发展”被理解为在短期内实现被赋予“合格园”或“优质园”称号的目标时,很容易导致“以评代建”、伤害学前教育质量长远发展的恶果。

  前瞻6:“依法”“据理”扩大学前公共资源(2015年11月1日)

  要使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保持“有法可依、有理可据”的管理操守与专业理性。

  【关键词】 

  聚焦农村校办园发展 

  点题: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激励各校兴办幼儿园。这种举措盘活了农村幼教,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调查1:农村校办园为何难达标(2015年2月1日)

  调研人员抽调了一所幼儿园,发现教室里黑板上左侧田字方格内写着拼音,右侧写着“3+5=”。校长说:“我们也想成天领着孩子玩,那多轻松啊,但是不教知识不行啊。”

  调查2:谁捆住了园长的手脚(2015年2月15日)

  目前颁布的有关农村幼儿园的政策文件中,并没有规定校办园园长的权力,也没有明确园长与校长的责权关系,这也是导致校办园园长缺乏管理自主权的直接原因。

  对策:农村校办园:松开绳索快步走(2015年3月22日)

  从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依附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而独立存在的价值来看,农村校办园仍需要通过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明晰和尊重幼儿园与小学各自的独立价值等途径,实现优化发展。

  【关键词】 

  关注幼师待遇与专业成长 

  点题:幼儿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只有职业认同感与专业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满足。这个过程,是教师个人状况与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调查1:农村幼师看家本领急需长高(2015年3月1日)

  调查发现,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幼儿教师,在基本学历和资质等结构性条件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基础起点比较薄弱。综合分析教师的7个方面22项教育能力状况,可以看到,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大都处于1级(很差)和2级(较差)的低端水平,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还没有达到。

  调查2: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2015年3月22日)

  针对131位幼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1.30%的教师有了离职的想法,或已经离职。对于“身边同事的离职原因”,83.97%的教师给出的答案中,都包括了“工资低”这一选项。

  调查3:幼师“游戏精神”知易行难(2015年4月26日)

  一项针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调研发现,教师对幼儿文化知识学习十分敏感,也有许多无奈:一方面,纠正“小学化”倾向,保教内容知识含量锐减,家长不满意,教师不适应;另一方面,嘴上唱着“游戏”调子,对保教内容的文化品性和价值取向,却存在着“理还乱”的纠结。

  【关键词】 

  探索科学保教之路 

  点题: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探究与体验,给孩子适宜的爱,关注孩子的运动健康,通过这一系列话题讨论,探索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保教之路。

  关注1:寻找遗失的芳草地——三代教师话郊游(2015年5月17日)

  大自然是一部鲜活的教材,幼儿园应建构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教育模式,引领孩子走进自然、探索生活,激发孩子对身边事物关注和探究的兴趣,获得生活经验。

  关注2:孩子,我究竟该如何爱你(2015年5月31日)

  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我们这样做,恰恰就是不会爱孩子。

  关注3:“小胖墩”“近视眼”“豆芽菜”为啥越来越多(2015年6月14日)

  近年来,中国孩子的体质下降了许多,运动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运动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运动效果、实现运动价值的一切因素,都应该受到重视。

  关注4:3岁以前学外语当心小苗长歪了(2015年12月20日)

  对于0-3岁幼儿,语言的习得主要来源于家庭平凡而自然的环境中,父母及其他看护人与孩子的积极交流和回应。在远离语境的氛围下,外界强硬塞进来的刻板学习无异于拔苗助长,破坏孩子生长的自然生态。(记者纪秀君)

  【留言板】 

  《学前周刊》改版以来,最大的优势是继续高举“为幼教而鼓,为教师而歌”的鲜明旗帜,权威性、专业性、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服务于教育,为中国幼教发展开启了一扇窗。但是,金无足赤,报亦有瑕,周刊在趣味性、辩论性、活动性和参与度等方面还有再拓展、再提高的较大空间,希望新年新气象、大手笔推动大发展。

  (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陈旭升) 

  我期待在新的一年,咱们的报纸可以展示一些园所的特色教科研成果,以及一些可以借鉴、学习的经验,以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张乃艳) 

  希望全天下的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发现儿童,而不是塑造儿童。兴趣可以被培养,习惯应该被培养,但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探求,只应被尊重和理解!让儿童成为儿童,自由自在成长!

  (浙江省杭州滨兴学校姚贺国) 

  我衷心希望《学前周刊》在新的一年里与世界接轨、站在学前教育前沿、聚焦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热点话题、展示中国学前本土文化及幼儿园发展的心路历程,走进幼教人内心,让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幼教处谭红) 

  希望《学前周刊》能接地气,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积极宣传,实现对全国幼教行业更正确、更有力的引领。

  (山东省高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崔英强) 

责任编辑:李经纬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