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代表团热议“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作者:刘颖 成岗 黄阳阳 发布时间:2016-03-07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在昨天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大国工匠”成为热议话题。代表们认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让技术工人觉得很自豪,有奔头,一部分生源不必去挤本科独木桥,不如分流出来学习专业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说,“他们确实掌握了技术,发挥的作用也不差于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像我们公司,建厂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高中生,甚至有的是初中生,但是现在还在一线,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可以处理很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疑难杂症。回头我们企业再给他们进行培训,文化普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成为一个知识面比较全面的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何权说,总理报告中讲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在于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整个社会良好氛围的缺失。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读大学,而不是职校,因为职业院校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升职等方面有限制,另外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等是有明显差距的。何权建议,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同步起来,跟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要制定相关制度,畅通升职渠道,享有与贡献相适应的收入水平,这样才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