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蒋婉求:多方联动共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张春铭 发布时间:2016-03-1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副主席蒋婉求: 多方联动共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南京市18年义务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服务的“陶老师”说:“无数次,看到孩子痛哭、顿足、发呆,脸埋在手掌心里,我就在想,一个孩子在学校成绩落后时,需要多少挣扎?需要面对多少挑战?”

  近年来,学生不堪压力跳楼等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失去花季的生命。那些企图自杀的中小学生都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且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除了上述极端心理行为,还有一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容忽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3.37%—6.77%,并且各种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这些令人心惊的事件和数字,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精神科专家表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与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环境的负影响息息相关。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感情受挫等等,使学校成为最容易引起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地方。同时,有些不堪社会压力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情绪向家人发泄,而子女很容易成为出气筒;另一方面,对子女前途的烦恼,让很多父母更多地对孩子严厉管教,而少了家庭的亲情温暖,让很多青少年产生自卑空虚、悲观厌世的心理。另外,各类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对类似名人自杀等相关题材报道过度渲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暗示。

  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多方联动共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建议:

  第一,重点建设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各地要着力建设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开通“96111”热线咨询电话,积极运用网络、电话、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第二,编撰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将心理教育教材列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课程,安排专门教师上好心理健康课,把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正规化。同时,突出学校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从制度和观念上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的氛围。全社会以及家庭必须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父母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人,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父母要适时地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不把社会压力、工作压力转嫁到子女身上,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社会要建立起心理服务网络,政府要继续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从资金、设施投入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

责任编辑:黄李华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