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大学的六本“笔记”
《南大故事1——永远的先生》
《南大故事2——象牙塔里的猫》
《南大故事3——雪人记》
《南大故事4——故园》
《南大故事5——向西,向西》
《南大故事6——南大饭堂》
2016年的“谷雨”刚过,微信圈传出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杨小民策划的关于南大故事的6本“笔记本”系列丛书陆续出版。
这是怎样的六本笔记本呢?
故事之一的木版画笔记本《永远的先生》,选取了陶行知、李四光、竺可桢、赛珍珠、黄宾虹、徐志摩等150余位曾在南大讲坛弦歌传薪、播种思想的教授。先生们的老照片以木版画的效果呈现,如同一张张历史的胶片,凝固着肃穆与庄严的治学风范。
故事之二的水墨绘本笔记本《象牙塔里的猫》,竟然是14岁的初中女孩杨逸苏,观察南大校园里各色猫咪的手绘水墨画。那些毛色油润、伸着懒腰、爱理不理的南大猫,真有些学究的傲慢和小资的情调。
故事之三的堆雪人笔记本《雪人记》,是杨小民近10年来主题摄影作品。北大楼门前一年又一年的雪人,如匆匆的过客,温暖着冬天的南大,温暖着走路颤微的老教授,温暖着失恋中备战考研的学子,温暖着寻找工作的焦虑的眼神……
故事之四的老照片笔记本《故园》,是杨小民、陈华精心挑选的百年南大物像,那些陈旧的建筑,如同深秋长椅上的老人,默默地望着远处,静静地沉思着,让人掂量着教育与学问,人格与风骨。
故事之五的图说史笔记本《向西,向西》,是让人泪奔的一册,一群群向西的猪、向西的牛、向西的鸡和鸭,全是杨小民的手绘,简单的文字向人们讲述,1937年12月9日南京沦陷的前4天,时任国民政府中央大学农学院教师和畜牧兽医兼场长的王酉亭,带着畜牧场技工吴谦、曹占庭、袁为民,赶着中央大学从国外引进的1000多头(只)畜禽良种,逃出城外,历经300余天,行走2千余公里,一边躲日本飞机轰炸,一边护着畜禽向陪都重庆转移。1938年11月,四位须发蓬松的“野人”赶着国家的良种畜禽出现在重庆时,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带着2万多名师生和家属迎接这支特殊的队伍,人们满含热泪去拥抱王酉亭和三名技工,拥抱那些历经灾难的畜禽。罗家伦在日后自己的传记、诗词、演讲中,多次提起那场悲壮的畜禽西迁,如同苏武牧羊,是中央大学“诚、朴、雄、伟”的精神体现。
杨小民在和记者交流《向西,向西》这本笔记本创意时,数度哽咽,沉默不语。
故事之六的南大菜笔记本《南大食堂》缓和了我们的情绪,杨小民手绘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南大食堂里的70多道菜,其中红烧肉、狮子头、稀饭馒头、豆浆油条,是南大永远的滋味。
身为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图书工作室主任的杨小民,坚持关注民生和校园精神,他想通过笔记本的形式,把一所大学的精神沉淀和人文情怀,捧给读者,让人们在做笔记的同时,顺便从邻页简单的图文里,感受南大的力量和温情。
杨小民,没有白吃南大食堂的红烧肉。(记者 魏长健)
《新华日报》2016年4月23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