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77名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赴俄留下美好记忆

作者:王拓 汪晓霞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在普希金雕像前声情并茂地朗诵不朽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冬宫博物馆接受“艺术洗礼”……2014年10月2日至10日,应俄方邀请,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挑选了省内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组成“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于2014年10月2日至10日赴俄罗斯开展文艺演出、教育交流、文化考察活动。

  9天行程,在孩子们心里刻下美好记忆。

  一曲《咯秋莎》唱出中俄学生友好合声 

  “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中共有77位学生成员,学生成员们个个都“揣”着十八般“武艺”。钢琴、声乐、葫芦丝、书法、绘画等才艺姑娘小伙们都能“信手拈来”。此行赴俄,他们最重要的身份之一便是展示才艺的“小演员”。

  在苏州六中艺术老师们的集结下,一台名为《茉莉芬芳》的具有中国文化和江苏特色的综合性文艺节目上演了,其中集结了古典舞蹈《爱莲说》,蒙古舞《天堂》,古典乐器合奏《紫竹调》等,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金陵中学的王忻然是“金陵神剪张”的第五代传人,舞台上,她灵巧地剪出一只只蝴蝶、一条条金鱼,一朵朵窗花,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引来俄罗斯学生啧啧称赞。“将南京的剪纸艺术传递到俄罗斯非常荣幸。”小姑娘说。徐州姑娘李文馨将平时跳舞用的18米长绸带到了俄罗斯,“我从小学绸缎舞,这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舞蹈。跳舞的同时,我也是在给外国朋友们介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在《茉莉芬芳》专场演出中,特意安排了代表俄罗斯文化图腾的歌曲《喀秋莎》的演唱。盐城中学的钟汉良和一位知名男星“同名”,他在舞台上的演出也是“星味”十足,俄语版的《喀秋莎》便是由他来领唱。尽管用俄语演唱还有些生涩,但钟汉良认真的演唱还是引发俄罗斯学生共鸣,在熟悉的曲调伴奏下,落落大方的俄罗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和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成员们一起唱起了《喀秋莎》,并捡来具有象征意义的白桦树叶,赠送给“文化使者”们作为礼物。

  “虽然我们和俄罗斯学生之间语言并不相通,但我发现,真正唱起歌来,文化交流是没有语言和国界的。”参与合唱的苏州六中高三音乐班女生殷逸琦告诉记者,此行对俄罗斯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还在十二中认识了俄罗斯的新朋友,相互交换了email”。江阴南菁中学的男生吴承训极为健谈,和俄罗斯的中学生们也能“自来熟”“在十二中演出时,我发现俄罗斯的同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超出想象。尤其是对我们展示的古典乐器表演和书法,特别感兴趣。”

  脍炙人口、也为国际友人熟知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小合唱,是交流团文艺演出的压轴戏,也常常会演变成中俄师生的大合唱,把现场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歌传情,心相印。友谊的种子,不知不觉中播撒在中俄青少年的心田。

  武术小子收获大批异国粉丝 

  淮阴师范附中的“武术小子”杨淳铭得过好几个武术冠军,此行俄罗斯,他也收获了大批的异国粉丝。在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演出中,杨淳铭和小伙伴薛柄益一道,演出了武术节目《精忠报国》。莫斯科第十二中学的好奇学生们,还和杨淳铭现场学起了梅花拳的打法。“第一次教外国同学打拳,我教的很认真。虽然俄罗斯同学的一招一式并不算标准,但他们对于武术学习的认真劲儿还是挺让我感动的。”杨淳铭说。

  但在圣彼得堡547中学,“武术小子”却遭遇了几位俄罗斯“武术姑娘”的挑战。11岁的NASTYA和同学一道,在舞台上毫不怯场地秀起了武术套路中的刀法和拳法,让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成员们大感惊讶。仔细一问才知道,NASTYA是俄罗斯的武术冠军,这个月她还会来中国,参加在安徽池州举办的武术比赛。

  “我们就是因为武术结缘的,女儿出生后,也受到我们的影响,对中国的武术、毛笔字、国画等传统文化充满兴趣。” NASTYA的爸爸告诉记者。今年是NASTYA学习武术的第六个年头。“我拜过师傅,” NASTYA说,“师傅是中国的一位散打冠军,学习武术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却充满着趣味和挑战。”每天,NASTYA都会抽出5个小时来练习武术,在“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的成员面前演出,更让她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武术会让孩子走得更远,我们会一直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NASTYA的爸爸说。

  普希金雕像前开起别样“朗诵会” 

  2014年10月6日,文化使者们一行来到了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普希金城”。在这里,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度过了童年时期,至今,普希金城里依然保留着普希金就读的学校。

  普希金城比比皆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普希金城的中央,一座普希金的雕像静默耸立在红白相间的花圃中央,静候着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们的到来。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诗兴大发”。在普希金的雕像前,孩子们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普希金诗歌朗诵会。课本里学过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本外读到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大海》等普希金的名作,都被他们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出来。

  “听说要参观普希金城,我做足了功课。”苏州一中女生蒋子晗选择了普希金的《致大海》作为朗诵内容,“普希金对于大海有着别样的感情,所以在朗诵时,我们需要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兴许是站在诗人的雕像前朗诵诗歌的缘故,每一位参与朗诵的孩子的声音里,都多了一份神圣和尊重。启东折桂中学的男生顾展铭高亢的嗓音甚至引来了普希金城当地朋友的围观,“普希金经常在诗作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而且这次是在诗人的雕像前朗诵诗歌,我觉得更加骄傲,朗诵时也更有氛围了。”顾展铭朗诵完毕,闻讯前来围观的俄罗斯朋友带头鼓起了掌。虽然语言并不相通,但在诗歌的陶冶中,情感的融通却得到了一脉相承。

  结束了在圣彼得堡547中学的交流演出后,“文化使者”们来到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接受了一次“艺术洗礼”。在这座圣彼得堡最优雅的建筑物里,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和藏品得到了集中荟萃,目不暇接,最让“文化使者”们惊喜的,莫过于还亲眼见到了达芬奇的珍贵“真迹”——画作《圣母与圣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交流团学生们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莫斯科时间10月3日上午9时,当他们走进访俄第一站——莫斯科1679教育中心时,两个漂亮小姑娘和一个小帅哥,身着传统的民族盛装,用俄罗斯招待贵宾的最高礼节——面包蘸盐热情欢迎江苏中学生。

  伴随中心负责人脚步参观校园时,耳畔传来朗朗颂诗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一群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学生正在上汉语课,朗读郑板桥的《咏雪》诗。中心汉语教师还向江苏中学生发出邀请:“哪位中国同学能上来用中文教我们怎么写汉字?”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高二男生詹逸自告奋勇走上台去,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出五个遒劲有力、独具风韵的方块字“无风不起浪”,俄罗斯学生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访问圣彼得堡547中学时,四个俄罗斯小姑娘,登台用汉语演唱的中国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同样受到江苏中学生的交口称赞。这些学校的负责人说:“汉语课在这里很受欢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

  中俄两国文化的交融,如此生动而鲜活,令人难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天俄罗斯之行,大家收获了友谊、见证了相互间的成长,而两国青少年的交流仍在延续。“现在,我可以教你们一些中国汉字,例如:I love Moscow,用汉字写就是‘我爱莫斯科’……”江宁高级中学高二女生王艺璇与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结识的异国伙伴互发邮件,教他们学中文,分享照片,为此她还在自学俄语……

  苏州星海实验中学学生詹逸说:“告别了俄罗斯的天空,会想念你们多久。俄罗斯已成回忆,回忆不变,友谊不散。下一次遇见你们时会是怎么样。等待你们遇见我,我遇见你们的那一天。”

  “尽管对俄罗斯的一切仍有牵挂,对景,对人,对情,但重要的是把握将来。”盐城一中学生胡蓝匀说,同为使者,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俄友谊长久,期待再聚!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拓 汪晓霞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