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小候鸟”住进“爱心小家”

作者:徐明泽 发布时间:2016-07-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暑假到了,在泗阳县城世纪华庭小区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里,来自该县农村的不少“小候鸟”住进了这个“爱心小家”。在这里,孩子们像兄妹一样生活在一起,有几名“爱心妈妈”专门照顾着生活起居。

  “爱心小家”是由泗阳县春晖民间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经过多方筹措,在一年多前租赁建成的。“假期之前,就不断地有孩子和我说,张妈妈,我要去‘小家’住几天。”泗阳县春晖民间爱心协会会长张矾说。假期开始后,陆续有孩子过来“小家”居住,年龄大的17岁,小的上幼儿园大班,最多的时候孩子达到70多人,“小家”实在住不下了,就分流到志愿者家中居住。

  “小家”平时由张矾、胡明、翟姐等6名志愿者轮流值班,张矾一天24小时全程安排孩子们的食宿,为孩子们制定作息时间表和行为规范。每天早上5时天刚亮,她就起床为孩子们准备早餐。6时,孩子们陆续起床,吃完早餐后,大的孩子自己乘公交去补课,张矾带着几名小一些的孩子上街买菜,准备午餐。每顿饭,两个长条桌、两个大圆桌坐得满满的。有一次包馄饨,忙活了半天,1400多个馄饨一顿就吃得光光的。

  午休后,需要补课的孩子依然去补课,待在“小家”中的孩子大的照顾小的,或一起学习,或一起玩耍。晚上洗漱时间,几个“爱心妈妈”“流水线”一般帮年小的孩子洗澡,洗头、打肥皂、冲洗。10时整,孩子们准点睡觉。张矾就睡在客厅地铺上,“我是‘厅长’,要随时照顾孩子们。”

  创建于2011年的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目标是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从早期的1个孩子,到现在的423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数没有父母,或父母残疾,缺少父爱或母爱,渴望得到亲情关爱。”张矾说,有一些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万一哪一天爷爷奶奶不在了,这些孩子就无家可归了。为此,张矾和志愿者们决定为孩子们建一个“爱心小家”,给孩子以更多的家庭温暖和亲情陪伴。

  让张矾和志愿者们感到开心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家”生活,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化。张矾记得,一个上了六年级的女孩在敲门时不知道怎么敲,“那不是敲门,简直是在砸门,而且一声紧接着一声。”在张矾看来,让孩子们在“小家”生活,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知道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据张矾介绍,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小家”组织了暑期夏令营活动,前期在泗阳县城,后期还将到南京、上海两地。第二期将组织孩子们去山东曲阜,开展国学夏令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小家’给他们的童年留下难忘的记忆。”张矾说。

  在协会秘书长胡明心中,他对“小家”有着更美好的展望:我们需要几间卧室——乡下的孩子节假日可以进城在小家住两天、流浪的孩子可以长期住在小家里;我们需要一间厨房——爱心爸爸妈妈们、叔叔阿姨们可以在小家给孩子们秀一下厨艺,做几个好菜,哪怕是包一顿饺子;我们需要一间教室——每年寒暑假,或节假日,群里的美术、体育、心理咨询老师们可以给孩子们上一堂课。他希望“小家”能有个独立的地方,能够容纳100个左右的孩子生活、学习。他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小家”的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