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街舞、泡图书馆、举家自驾游……
暑假,给孩子不一样的玩法
“周一到周五,上午英语,下午奥数,晚上游泳和乒乓球;双休日,钢琴和街舞。”这份排得满满当当的暑期日程,来自11岁的学生尚可瑞,被他称为“自主玩耍为零”课程表。暑假已过去一半,记者就孩子们如何打发时间、安全度假进行采访。
“我跟老婆都是宿迁人,每年放暑假就跟逃难似的,大包小包往老家送,周末南京宿迁两地跑。”在南京一事业单位上班的徐虎告诉记者,儿子放暑假了,夫妻俩还得上班,除了15天休假带着儿子出去玩,其他时间都把他暂寄父母家。最起码,吃饭、睡觉有保证,学习只有靠周末回去监督。
暑假里,连云港市级机关幼儿园大班的许瑞瑞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汇报兴趣班的趣事。“我们给他报的兴趣班,他自己选的画画和跆拳道,都是20人以内的小班。儿子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去上课,回到家也是抱着绘本不撒手。”跟大多数家长选报的幼小衔接班不同,许爸爸更看重孩子的兴趣,“该玩的年纪就尽情玩,画画和跆拳道既能锻炼协调性,又能培养专注性,这些习惯都是受益一生的。”
7月30日起,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新生杨天开始为期12天、全程近5000公里、横跨6省的全家自驾游。“放暑假不能让孩子一直宅在家,索性一起休假‘游山玩水’,也算是丰富他的阅历。”杨天妈妈介绍,此次的行程主要以课本上提及的景点为主。“书本上学到的肯定不如眼前的青山绿水来得真实,感受也会大不相同。”在抵达黄果树瀑布的那一刻,杨天直呼:“简直美翻了!在这样的美景前,所有的文字都是黯然失色的!”
7月下旬,记者走进南京市图书馆,发现不管是阅览区还是自习室,都被密密麻麻的学生占领了。“平时来不及看的书,在这可以‘恶补’,还有空调吹。”暑假以来,南京各大图书馆的人流量都是平时的三到四倍,主力军正是放暑假的中小学生。
“每天4堂大课,一堂课1.5小时。既有书法、英语等传统科目,也有手语、船模制造等实践性科目。志愿者团队既有高校教授、辅导员,也有社区‘五老’志愿者、海洋馆讲解员。”南京市鼓楼区宝船社区“希望来吧”发起人马连平介绍,这里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贫困家庭,因忙于生计无力照顾子女。3年前,鼓楼区团委联合相关单位发起成立“宝船社区希望来吧”。后来,又在幕府街道云谷山庄社区、盛世花园社区先后筹建两个“希望来吧”,为近200名外来务工子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服务。
南京中山小学校长助理李万青表示,“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出台假期托管制度。暑假就是要给孩子一个休整时间。除了宝船社区这样志愿者组织,还有很多社会资源可以利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