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自我造血”为留守儿童带来免费足球

作者:缪志聪 发布时间:2016-09-0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江苏师大“快乐足球”公益项目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

“自我造血”为留守儿童带来免费足球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 “下底要快!传中!包抄……”日前,大四女生李晴正在足球场上指导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足球技战术训练。这是李晴陪这群孩子度过的第三个暑假。

  2012年,李晴所在的江苏师范大学成立了“快乐足球”公益培训机构,一群退役后进入该校深造的中国女足运动员,利用开展商业足球培训所积攒的资金和装备,免费在寒暑假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足球教学,目前已经坚持了4年。整个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陆续辐射到江苏、山东、陕西、浙江4个省的27所小学,受益3000多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近1000小时。

  这一公益培训机构不但拥有包括李晴在内的多名女足一级运动员作教练、会集了周边高校百余名志愿者,还聘请亚运会体能训练师担任技术顾问,并与数家足球职业联赛俱乐部签署合作协议,定期为他们选拔输送适龄足球苗子试训。

  在不久前结束的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李晴作为公益创客,带领她的“快乐足球”团队以压倒性优势斩获金奖并顺利入围国赛。8月,“快乐足球”在当地民政局正式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预计在未来5年,这家校园足球公益培训机构将再吸纳300名左右的足球专业人士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这个暑假,李晴的“快乐足球”支教团队分赴江苏南京、淮安、连云港、宿迁和江西宜春等地10余所小学开展足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前做志愿服务总是省吃俭用,训练时连水也不舍得给孩子们买,现在我们出去支教,‘粮草’特别充足,女生还有防晒补贴呢!”李晴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快乐足球”公益培训机构的收入来源包括出售教材、青训系统、线上教学、加盟连锁等多种方式,除去部分政府支持和社会赞助外,团队自主收益占到80%,基本实现“自我造血”。

  “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青少年足球公益推广普及,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在徐州调研时这样评价“快乐足球”公益项目。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3日第2版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