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齐聚南大研讨自主招生方向,要考出学生潜能、学习动力、适应性
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调整到高考之后,如何真正发挥这项考试的作用,将其与高考选拔区别开来?昨天,在南京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考试理论与测评技术国际研讨会”现场,多位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专家表示,正在探索新型的测评方式。
“现在高考难度降低,学生平时靠大量刷题,提高熟练度。如果自主招生考试考查的内容还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一是难以评估学生的潜力,二是会滋生出培训等社会现象。”西安交大招办主任訾艳阳介绍,他们希望自主招生考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去年开始,该校尝试了“现学现考”的方式,学生们不必花很大精力备考。
“老师现场教半小时的课,然后当场考试,这些课程围绕数理思维展开,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訾艳阳说,笔试题目难度是渐进性的,一般考五六个题目,前面的两三个较为简单,这种选拔方式使用下来效果不错。因为学生不必提前准备考试,半天就能考完,而考官又能发现学生的当堂领悟能力等素养。“学校有1.6万名本科生,去年表彰了10个本科生标兵,有7个是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訾艳阳说。
此次会议的主办方、全美在线(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测评官刘颖则认为,自主招生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动力以及适应性上。
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考试测评机构,该公司长期专注于考试测评技术和服务。今年10月,与南京大学签订了双创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否学好、取得一定的成就,不仅和以前的中学成绩有关,还与其学习潜力、兴趣、学习动力、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有密切关系,而种种这些方面,高考是没有办法测评出来的。
刘颖说,他们在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合作的自主招生测评中,就是考查学生学习潜能、学习动力以及适应性这三项素养。
“例如测试潜能时,会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与所选专业匹配的学科素养,而与高考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否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再如,不少学生高分考入某专业,但后来的表现平平,究其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我们要测评学生的学习动力。”刘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