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江苏省政协全会聚焦教育公平

作者:钱婕怡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教育公平,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之一。2月6日,在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现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引起了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江苏是流动人口大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在经历从“差别对待”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国家进一步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义务教育迈入了普及新阶段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他们的子女只能由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至相对就近、尚有接纳能力、教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的公平性问题日渐显现。致公党江苏省委在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对流动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要针对新增入学需求,适时调整区域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规划,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

  “教育是普通百姓培养子女改变命运的一条路,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在教育一组讨论现场,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州市滨江中学校长张耀奇无奈地说,如今,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源匮乏,很多优秀的老师学校留不住,普通百姓的孩子没有好的教师授课成了一个大问题。张耀奇呼吁,希望社会多关注普通百姓子女的教育问题。

  “我们不仅要关注到每个阶层孩子的教育问题,还要为每个孩子找到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江苏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在讨论现场分享了他的一个朋友圈故事,一对华人双胞胎兄弟在瑞士上学,老大上了“本科”,老二上了“职高”,但老二凭借自己出众的技能,不仅拿到了职业学士学位,还早早地实现了经济独立。“教育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每个孩子都要上名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这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这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王成斌说。

  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华志远眼中的“公平”则是拓展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内涵。“我们在无锡农村调研过程中,发现终身教育的社会资源较少,且花费较高。希望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作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包括幼儿教育、老年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等。”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