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职业大学教师钱芳上班途中错过班车,高邮3名学生骑电动车“接力”送她赶班车,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感觉自己成了——
被温暖包裹的“接力棒”
“事情虽已过去,但我的内心却很难平静。”近日,在不少扬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篇文章《我成了被温暖包裹的“接力棒”》让很多人感动不已。事情的主人公是扬州职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师钱芳,在一个清晨,她意外错过了从高邮到扬州的学校班车后,先后在路上拦下3名骑电动车上学的学生。让她感动的是,这3名骑车上学的孩子,每一个都毫不犹豫,轮番“接力”将她送到了下一个站点。钱芳感慨地说:“回想当时的经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温暖包裹的‘接力棒’!”
“前两年高邮师范撤并到扬州职业大学,我们家住高邮的教师,都需要乘学校的班车到扬州职业大学上下班。”钱芳在文章的开头仔细讲述,“班车于早晨6﹕10从高邮师范出发,途经‘兄弟浴池’南端的公共汽车站台停靠,然后开往扬州职业大学,傍晚5﹕20再从扬州职业大学返回高邮。”
“2月23日,周四,是我新学期第一天上班,我的课安排在上午第一节,于是6点不到我就到了学校传达室等待。”钱芳写道,看到车来后,她去拿电动车车篮里的拎包,再转回时,校车居然已经开出了校门。“我心急火燎地边追边打电话给开车的师傅,电话接通后,师傅说车已到了魁楼,我让他等我一下,我自己打车赶过去。”
不过,当时还是早晨六点多钟,时间很早,又是在高邮西后街的小街小巷,根本没有出租车经过。“情急之下,我拦下了一位中学生的电动车,和他简单说明原因后,他二话没说,就载起我风驰电掣地向魁楼追去。到了魁楼却没看到校车,联系司机后说车已到‘兄弟浴池’,让我赶紧追过去。”钱芳说,因为不能耽误男孩上学,她下了男孩的电动车。
接着,她随即又拦下了一个骑电动车上学的女孩,并简单地说明了原因。“她二话没说,又载上我,由琵琶路右拐到文游南路,赶到了文游路和武安路的交叉口。由于女孩要去武安路上的高邮市第一中学上学,不能继续向南,于是我表达感谢后下了女孩的电动车。”
此时,文游路上已满是穿校服骑车上学的中学生,“我不得已又拦下一位去高邮中学上学的男孩。”钱芳再次寻求帮助,这位中学生也是毫不犹豫,载上她很快赶到了目的地。
虽然钱芳最后没能赶上校车,但3名陌生学生的“速度接力”,让她顺利打到了出租车,最终没有耽误上课。钱芳坦言,“孩子们完全有理由拒绝我这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电动车载人不安全、还会耽误上学……可是他们都没有,3个孩子都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让我上了他们的电动车。
“在我辗转于他们的电动车之间时,感觉自己就好似一根被温暖包裹的‘接力棒’。”钱芳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孩子们载着我,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从这双暖暖的手传到下一双暖暖的手。”
后来,钱芳辗转联系上了第一个帮助自己的学生乔航。据介绍,乔航2002年出生,目前是高邮南海中学初三(15)班的学生。“当天6﹕20左右,她在路口拦下我,我当时就在上学的路上,本身也顺路,就没多想。”乔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父母从小就教育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更何况这本就是一件小事。”
“以前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气,自我中心,遇事冷漠,但这件事情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温情。”钱芳感叹,“面对别人的求助,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都不加思索地伸出了援手。”
“我就被这样的‘接力棒’温暖着,被孩子们的心温暖着。”钱芳激动地说,“如果说只有一个孩子伸出援手是偶然,但被随机拦下的3个孩子都能伸出援手,那这样的精神就是必然,同时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钱芳坦言,这几天,她还会在这两所中学门口,拍摄学生们放学的照片,因为这是她的遗憾,“后面两位载我的学生,我都没来得及问他们的姓名和年级,只知道两人分别是高邮一中和高邮中学的学生,连他们长什么样都没来得及仔细看。我想找到他们。”钱芳不无遗憾地说。
本报通讯员 薛舒文 谈雷
让美好接力
■肖寒
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
不知从何时起,“陌生人”这个原本中性的词,被赋予了一些暗黑的色彩和不那么美好的内涵: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馈赠,不要随便对陌生人施以援手……
扬州职业大学教师钱芳遇到的这次经历,是一个给“陌生人”正名的故事——虽不相识,但3个孩子都选择了助人于困,他们的暖心接力,让钱老师顺利打到出租车,最终没有耽误上课。
这样一个故事,温暖的一定不只是钱芳,还有每一个对“陌生人”心存畏惧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
3个孩子的热心相助,让钱老师收获惊喜和激动:“如果说只有一个孩子伸出援手是偶然,但被随机拦下的3个孩子都能伸出援手,那这样的精神就是必然,同时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这多少折射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个侧面,帮助钱老师的学生乔航的话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钱芳老师,她受助之后的感恩,何尝不也在教育、温暖这个世界?
我们真的相信钱芳老师“事情虽已过去,但我的内心却很难平静”,要不然,她不会撰写一篇4300多字的长文,深情讲述这个温暖的故事;要不然,她不会在时隔多日之后,仍然心存遗憾,并在放学时间到学校门口,拍摄学生们放学的照片,想要努力寻找到另外两位帮助过她的孩子。
她这支被温暖包裹的“接力棒”,同样也在接力感恩的美好。
这又是一个关于传播的故事。
钱老师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她不只把感恩留在心间,她选择了在朋友圈、向媒体表达和传播。传播学有一个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这样的观点就会扩散、强大;反之,另一类观点若无人或少有人搭理附和,便会越来越沉默。后者甚至造成前者的增势。随着自媒体的高度发达,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才有人戏谑:感觉微博、微信朋友圈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世界。尤其在社会领域,一些负能量事件的广泛传播,甚至带偏了多数人对这个时代的准确认知。——时代需要传播的编辑学和平衡术。
钱芳老师的感恩表达,正是一次积极的、有意义的传播行为。当下这个社会,太需要为正能量畅通坦途,大力传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亦应当为此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