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高考新方案带来教学新秩序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2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关注2017年高考高招 

  高考前一个月,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高三(1)班学生曾媛用上了新课表,政治、历史等选考科目从课表上消失,这是因为5月6日、7日她刚刚完成了选考科目的等级考,现在只需集中精力迎接最后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

  “经过3年的改革和摸索,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学秩序,适应新高考要求,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致远高中校长李龙权告诉记者。

  2014年9月,上海启动高考新政,带来一系列新变化:考试科目从“3+1”变为“3+3”,即前一个“3”为语数外,后一个“3”为从物化生政史地中任选3门;取消文理分科;外语可以考两次;合并本科一、二批次招生;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选拔学生……新政从当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如今,他们即将经历最后3门考试。

  根据上海的高考新政,高考并非在几天内集中完成,而是贯穿高中3年。曾媛的3门选考科目分别为政史地,她在高二下学期就参加了地理科目的考试,今年5月初刚考完政治和历史,这些都将计入高考成绩。

  新高考方案给致远高中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全校普遍实行了走班制。从6门科目中选考3门,总共有20种组合,学校多次向学生摸底征求意见,推出了比较受欢迎的8种课程组合“套餐”,然后微调,最终形成15种课程组合。

  致远高中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顾军说:“学生在行政班基础上走班学习,教师也走班授课,教学形式改革的背后是繁重的管理工作量。比如,对教师绩效的考核需要重新制定方案,教务部门要为学生核算不同数目的书费,等等。但这些努力成就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可以选择感兴趣、有发展潜力的科目。”

  新高考方案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校园里的社团多了,研究性课程越来越受重视。顾军介绍,由于高校招生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所以开展素质教育成了学校和学生共同的主动追求。过去3年,致远高中的社团从18个增长到40多个,2014级学生完成了71个小课题报告。

  随着等级性考试的完成,致远高中物化生政史地6门科目的高三年级教师有了分流,一部分把精力转向高一、高二年级,一部分则留在高三,协助语数外教师完成高考最后阶段的冲刺。

  “虽然课表上只剩下语数外3门主课,但每周3次的体育课并没有减少,班会也保留,而且中午还多了一节课的休息时间,实际是张弛有度的。希望每个人能够在最后有好的表现。”说起即将到来的最后3门考试,曾媛充满了信心。(本报记者 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3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