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我省23万考生“探点”万余高考考场(图)

作者:葛灵丹 发布时间:2017-06-07 来源: 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平常心就是最好的状态”

全省三十三万考生“探点”万余高考考场

昨天下午,在南师附中考点,考生走进考点熟悉考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刘莉摄

高考前夜,几名海安县学生在母校前留影纪念。

李 林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本报讯 2017年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昨天下午4点以后,全省247个考点、10006个考场面向考生开放,我省30余万名考生纷纷前去“探点”。

  在南京金陵中学考点,校门口摆放了各种图示方便考生寻找自己的考场。“主要是熟悉一下前往考点的路线以及所需时间,了解考点学校的基本布局、考场所在位置,还有从考场到洗手间的路线,然后就可以安心回家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许同学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一点儿不紧张,“这就是一场考试,跟一模二模没啥区别,平常心对待就是最好的状态。”

  记者在金陵中学的标准化考场看到,窗户和教室内的文字部分都已经按照要求遮挡起来,每个考场门口都有一个考生物品放置处,用来放置不能带入考场的物品。“整个考试过程实行全程录像,考生不能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带进考场,开考后,无论是否使用,一律按作弊处理。考生也不要佩戴手表参加考试,否则也按照违规处理。”金陵中学高三年级组长王海富介绍道。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考场内的黑板上方挂有一个钟,看上去和普通钟没什么区别,全省10006个考场挂的全是一样的钟。“这个钟叫电波钟,里边设有接收器和接收天线,最大的特点是能不断自动校正时间,确保永远都不会有误差。”王海富老师说。此外,标准化考点对座位安排设置也有严格规定,考场座位数按30人来编排,考生座位须单人、单桌、单列排列,间距80厘米以上。

  “今天来的路程我已经计时了,等孩子看完考场回去我再计一次,取个平均值然后再多加20分钟,确保明天万无一失。”在考场外等待孩子的刘女士家住龙江,她坦言全家半个月前就提前进入了备战状态,当天她专门向单位请假陪孩子来看考场。“考前25分钟开始进入考场,语文、外语为考前30分钟,外语听力考试特别规定考生应在14:30开始进考场……”金中考点外,宁海中学的送考老师一边核对考生的签到表,一边向考生细细叮嘱。

    【新闻链接】

  南京每天千余警力护航高考 遇困难可向警方求助

  本报讯 为确保高考顺利进行,6月7日至9日,南京警方每天出动千余名警力,确保每个考点派出3名以上警力。同时对发放试卷的运送车辆,制作、核发专用通行证,确保车辆畅通无阻,全力维护保障“平安高考”。

  南京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在考前完善了考点周边交通设施、标志标线。6月8日下午,高考外语听力考试,为防止交通噪音可能影响考试,交管部门将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在考点周围道路设立禁鸣、临时绕行等交通标志,安排警力加大指挥疏导。同时,交管部门还会通过微博“@南京交警”和交通诱导显示屏实时发布路况出行信息,请广大考生家长随时关注。

  警方表示,在考生前往考点途中,一旦遇到交通意外,可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就近向路面执勤交警求助,交警将对考生的求助给予帮助。考生如有紧急情况,交管部门还将及时调度车辆运送考生,确保考生安全、准时应考。对考试中出现考生突发急性病症影响考试的,警方会迅速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协助教育、卫生等部门做好运送工作。(宁公宣 任松筠)

  涟水大妈“舞场” 让道学生“考场”

  本报讯 4日晚,涟水县红日广场上喧嚣声比往日小了许多。“快高考了,广场舞改为环湖走了。”广场舞爱好者郭萍扬了扬手中的《致广场舞爱好者的倡议书》,“孩子考试是终身大事,不能因为我们跳舞影响到他们的前程。”

  涟水县今年共有3500多人参加高考、9500多人参加中考,县教育局和县广场舞协会于6月3日发出倡议,号召广场舞爱好者在6月6、7、8日和14、15、16日这6天时间里,暂停广场舞活动,在6月份其它时间的活动地点远离学校和小区,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李卫兵 蔡志明)

  扬州150辆出租车 “爱心送考”

  本报讯 今年高考,扬州市连续第12年组织出租车“爱心送考”。

  今年,扬州将有来自市区各出租车公司和“爱心车队”的150辆出租汽车为高考生提供“一对一”服务。经考前预约,考试期间,将由一名爱心驾驶员专职接送一名考生。扬州市区将预留30辆“爱心车”,随时出动为临时有困难的考生和家长服务。如考生因遗忘相关证件、考试用品急需往返住所和考场,可随时呼叫“爱心车”免费接送。扬州公交集团还安排10辆高考专用车和12名驾驶员,提供瓜洲中学到邗江中学考点的考生公交包车服务。(张 晨)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