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没了新的又出现,只有网站但找不到“大学”——
知假买假,虚假大学卖文凭生财有“道”
教育部日前发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与此同时,虚假大学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前两年被曝光的400多所虚假大学基本已被打掉,但民间机构“上大学网”根据网友举报再次甄别出20所疑似虚假大学,涉及北京、安徽、山东、甘肃、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陕西、江苏、辽宁和上海等12个省市。
记者打开疑似虚假大学“北京贸易管理学院”的官方网站,发现其简介内容与此前已曝光的虚假大学“北京商贸工程学院”一样,自称“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多学科全日制综合性民办本科院校,现有教职工230多人,各类学生8000多人”。
但官网上没有地址和联系方式,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和手机应用中也找不到该学校。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有网友称该校位于北京通州经济开发区,也有人说是在通州梨园镇。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张家湾镇的北京通州经济开发区,发现当地基本都是厂房。张家湾镇中心小学职工和当地居民均表示,从没听说过北京贸易管理学院。记者随后来到梨园镇,梨园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没有这所学校。
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办公室主任李壬戌介绍,通州区没有名为“北京贸易管理学院”的学校。在北京市教委2016年公布的84所正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名单上,“北京贸易管理学院”也不在列。
“上大学网”创始人夏雪介绍,虚假大学是指子虚乌有的大学,“没有实体,根本找不到,电话是假的,唯一存在的方式是网站,而且绝大多数是在境外注册的域名。”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根本不存在的虚假大学不可能靠招生来牟利,高考生通过正常渠道填报志愿,不会成为虚假大学的受害者。虚假大学的真实目的是卖假文凭牟利,那些相信花钱可以买到文凭以及知假买假的人,才是虚假大学的目标客户。
高考落榜生是虚假大学的潜在目标,也是他们主动出击进行诈骗的对象,而考生个人信息的泄露降低了他们的行骗成本。
据调查,为方便行骗,很多虚假大学网站均有虚假的在线学历查询等入口,为假文凭做假认证。曾在“上大学网”担任内容总监、多年来从事虚假大学核实甄别工作的谌江平介绍,不法分子会建一些仿冒教育部“学信网”的非正规查询验证平台,将被骗者个人信息及毕业信息建档联网。假文凭的交易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虚假大学为何屡禁不绝?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是因为网站建设手续简单、成本极低,且在境外注册容易逃脱监管。另一方面,一些花钱买假的人也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受害者分析发现,有的人明知证书是假,但因为报考、升职、入户等需求,所以花钱买假文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对虚假大学的监管不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责任,建议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虚假大学属于明显的诈骗行为,应像治理电信诈骗一样,纳入网络虚假信息的管理范畴。虚假大学大多通过互联网进行诈骗,隐蔽性、流动性强,公安网监部门应进行有效督查。
据“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