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抬起来一些,动作要做到位,龙舞起来要像划过一道弧线!”昨天上午9点半,在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该校体育部老师、身兼省舞龙舞狮协会秘书长的葛国政教授,正在指导舞龙队训练,这支舞龙队将代表江苏出战第十三届全运会舞龙比赛。
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增加了18个大项的群众体育项目,舞龙比赛将于7月9日在天津举行。从学生时代舞龙,到带队参赛,再到现在负责组队参加全运会,葛国政越来越感受到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地位日益提升,这次舞龙进入全运会,和竞技项目享受同样的待遇,更是以往无法想象的。正因如此,葛国政对训练中的每个动作都抠得特别细。从早上8点半开始,这支舞龙队反复训练八字舞龙的造型。只要发现某一步没到位,葛国政立即叫停,指出队员的问题,并纠正过来,常常亲自示范。“在训练中出现问题就要解决掉,不能在比赛中再次出现。”
“老师更专业,训练量更大,细节抠得更认真。”一个小时训练下来,满头大汗的“龙头”张鹏鸣一口气说出了这次训练的不一样。今年19岁的张鹏鸣是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传统体育专业的大一学生。他说,学校有舞龙课,每周一堂舞龙课,一次一个半小时。这次集训从3月开始,一天就要训练8个小时。“尽管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但心情特别舒畅。”
这支舞龙队有12人,都是90后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这也是这次参加全运会群众项目中唯一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队伍。舞龙自选项目有两个“龙头”,另一个“龙头”是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考取研究生的杨锐。杨锐喜欢舞龙且悟性高,大一时,他9月到学校报到,10月就开始练舞龙,半年后就进入了校队。“大四课程少,这次集训有整段时间来训练,平时都放在晚上上完课之后,从9点半到11点。”四年下来,杨锐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舞龙比赛。杨锐喜欢舞龙,他说,“篮球、足球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优秀球员的水平,而舞龙运动中,却是最弱的一个决定了整支队伍的水平。因此,舞龙更需要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作为“龙头”,他说,“‘龙头’要有宽阔的视野,其他队员没舞到位时,就要靠‘龙头’带动起来。”
本报记者 林华维